正文 第50章 以“時事”為切入點的實踐教學在“概論”課中的應用(3)(1 / 2)

2.時事播報點評環節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 關於時事播報點評這一環節,筆者最初的設想是用簡短、精煉的語言將最近一周發生的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和同學們感興趣的事情由播報小組進行播報,時間設定為十分鍾。但是如上文所提到的,第一個小組進行播報時,同學們準備非常充分,不但製作了PPT,還錄製了采訪視頻。通過這些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為後麵要播報的小組帶來了很大壓力。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和榮譽感都非常強烈,不肯在任何方麵落後別人。雖然,筆者一再強調回歸到最簡單的口頭播報即可,重要的是播報內容的準備,但是很多小組還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為了讓同學們的這些準備能夠有機會展示出來,同時也為了鼓勵他們的積極性,從而經常會出現超時的現象。而且由於過多關注形式和手段,反倒忽視了內容。此外,點評小組中,由於事先已和播報小組進行過溝通,得到了播報的內容,點評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即點評小組同學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讀給大家。點評者點評的內容更多是對播報者內容上的補充,而結合播報者的內容和現場播報情況,進行深入思考,提出有針對性的想法和建議,還明顯存在不足。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教師的指導不夠,教師應該對播報、點評小組事先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這樣在課堂中呈現的效果肯定會更好。

3.主題課堂展示中選題的廣泛性有待增強

經過時事播報、點評環節,同學們就關注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思考,涉及的內容和領域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到了主題課堂展示環節,有些小組並未沿著之前的思考進行進一步研究,而是轉而選擇一些相對容易把握的內容。在這學期的課堂展示中,許多小組選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周邊關係等主題進行展示講演,其他一些“概論”課中的重要問題,如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對國有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看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對政治體製改革的認識等,同學們涉及的不多。其實,在時事播報點評環節時,很多同學的思考就已經涉及到這些方麵的問題,但是到了主題課堂展示環節卻沒有持續深入研究下去,實屬遺憾。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大膽嚐試和發表想法,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成績評定上不夠全麵

實踐教學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最終評定的成績也是由教師為每小組統一打一個分數,小組的分數即是每個成員的分數。這樣做,有利於小組成員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爭取好的成績。但是,由於之前提到的小組成員參與程度不一,濫竽充數的現象也存在其中。因此,應該更加合理的評定成績,將小組評價指標與組員個人評價指標結合起來。小組成員課下分工參與情況,由組長給予記錄說明,課上參與情況,教師可就其課堂積極性、出勤等方麵綜合予以評價。小組分數是每個組員的基準分,個人參與程度和表現情況是額外分數,二者有機結合,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總之,實踐教學是有效提升“概論”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無論是課堂實踐還是課外實踐,實踐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以“時事”為切入點的實踐教學,隻是筆者結合自身授課實際的一種探索,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但是真正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從對理論不感興趣,到自覺運用理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每一位思政課教師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

四、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的反響

筆者在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概論”這門課的教學中,采取了以時事為切入點,通過“時事播報點評—主題課堂展示—課外社會實踐”一係列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嚐試之後,也針對這些環節設置,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以聽取學生的體會和感受。經過了解,學生們普遍持積極參與的態度,同時也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一)關注時事,從現在做起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堂時事播報、點評,同學們能夠自己樹立起關注時事的意識,不再隻把關注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對周圍的人、對社會、對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也積極給予關注。這點從同學們對這一環節的熱情參與上麵就可見一斑。筆者還記得,這一環節開展頭兩周的時候,有同學就反映這種方式非常好。他說,之前也會關注最近發生的一些熱門事件,但是常常是看看熱鬧,上網瀏覽一下新聞,就結束了。真正把這些時事新聞整理出來,並講給其他同學聽,這個過程對時事的了解程度和之前相比就完全不一樣了,可以說是更全麵和更深入。他說他們小組在準備時事播報的時候,並不是隨便在網上摘取幾則熱點新聞,編輯一下就結束了,而是先廣泛搜集近一周的重要時事,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更有重要性、代表性的時事,而且常常就某一則時事,為了保證信息的準確和全麵,他們會查閱很多網站、報紙,以此來進一步鑒別報道的真實度。可見,新聞播報的同學還是以非常負責任的態度去開展這項工作的。在實際播報形式上,也大大出乎筆者的意料。采訪、扮演不同角色、錄製視頻、製作PPT,形式非常豐富。如果對此環節設置沒有很大熱情的話,自然也不會花費這麼大的氣力去完成。所以,無論從學生的反饋還是課堂現場表現,都反映出他們的積極態度。在時事播報之後,還有一個時事點評的環節。其實承擔時事點評環節的小組任務更重,他們不但要去關注這些時事,而且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思考,發表自己的想法。筆者曾經與擔任時事點評的小組同學進行過交流,他們反映,為了讓自己的點評更深入,有時會覺得難度較大,但是也一直努力爭取做到最好。他們說,如果要點評得深刻,就要求自己看更多的東西,不光關注某一則時事,還要搜集與之相關的事件,用一種聯係的觀點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引發更多的思考。雖然覺得有難度,但是經過查閱資料,去分析現實問題,他們覺得收獲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