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我們國家為什麼曆代是個合的傳統,剛才徐老師談到我們那麼多的族群、族為什麼不分裂?漢族中也有那麼多支係為什麼沒有分裂?這個問題當然是人類學要考慮的,但也不僅僅是人類學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跟思想意識形態有關係。近代以前我國是個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下麵都是分的,所謂政權不下縣嘛,那靠什麼來統治呢?鄉村這一塊,靠家族、宗族、村落來血緣和地緣組織自治。這塊又是怎樣自治呢?實際上中央政府是放權的,從知縣到中央這一級隻是有個總的總體思想,即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就是個大一統的思想。以前人們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因為專製中央王朝通過科舉這種方式把儒家思想灌輸到知識分子的腦袋裏了,當知識分子做官以後,他的指導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就是“論語”,這招是很厲害的。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是在京城做官還是在偏遠的海南島做官,你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現在的歐盟為什麼容易統一呢,除了經濟發展程度以外,歐盟各國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比較一致,容易形成較為統一的指導思想。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國家意識到文化的價值,意識到由文化而產生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軟實力”。現在我們把孔子也推介到國外去了,這是好事,也是早就該做的事。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的傳播與反傳播、滲透與反滲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麵我們要抱著開放的心態。我不知道當政的管理者意識到沒有,事實上他們也在運用人類學的知識和觀點。比如說人權問題,西方一些國家在聯合國會議上對我國人權的譴責和高壓,他們用的是“我族中心主義”,采取的是歐洲中心主義的標準和立場,而我們反駁說人權要和國情相結合,采取的是文化相對論的立場,這是典型的人類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