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對話:人類學與中國傳統的討論(15)(2 / 3)

4、“古代民族誌”意義上的人類學的中國傳統。古代民族誌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區的人描述的異文化著述。如:《華陽國誌》,《山海經》,《西南蠻夷列傳》等等。

二、人類學中國傳統:“大傳統”與“小傳統”。中國文化存在著兩個傳統,一是大傳統,一是小傳統。我在《社會人類學》一書裏將當下流行的對小大傳統所作的界定顛倒了一下。我覺得真正的“小傳統”是精英文化、上層文化,“大傳統”則是更具普遍性的民間文化。因此,人類學中國傳統也應該有兩種傳統。一是針對“大傳統”進行的田野研究,從中國當代數億人的實踐經驗來提升人類學的中國理論;二是針對“小傳統”進行的典籍研究,以此來梳理中國人類學思想史,並與真正的“大傳統”結合起來,進而提升與概括人類學的中國理論。埃裏亞斯《文明的曆程》中說到民間文化是從宮廷文化中出來的,這樣說也行。但如果再深問一步:你那個產出民間文化的宮廷文化是從哪裏來的呢?答案則又回到了民間文化。我們說“元典”很重要,那該是精英文化中的精英了。那麼這“元典”從哪裏來的呢?五經抑或六經,很多都是民間文化直接的記錄,甚至沒有經過加工。如《詩經》中的“國風”,如今人讀起來覺得“雅”得了不得,實際上當時是大白話。談戀愛的大白話成了《詩經》之首,民間老百姓一年要祭上無數次的“龍”也成了《易經》之首乾卦之象。在這裏,民間文化與上層文化中間可以劃等號。可見,從源頭來說,兩種文化精神一樣,形式一樣。後來的發展中兩者雖分道揚鑣,但精神始終相通。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從典籍出發的分析,而民間文化也體現了這個基本精神。我跑了五六個村莊,最長的在那裏做過20個月的田野工作,就感覺到很多主要的東西都是講究和諧的。就拿宗族裂變分支搬遷來說,兄弟幾個,有力量的老大、老二搬到外麵去,沒有力量的老三來繼承遺產。兩個宗族同住一個村莊,有力量的,更強大的宗族不是把弱小的排擠出去,而是自己搬出去一支,維持與另一個宗族的平衡關係。當然也不是處處和諧,也有對立的東西,但主導還是和諧。我想事實開頭是一樣的,不同的文化觀所看到的不一樣,你看到的是和諧,他看到的對抗。而後來就用這種看法重新去塑造事實,於是事實真的就變成對抗或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