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對話:人類學與中國傳統的討論(12)(3 / 3)

劉誌揚(以下簡稱劉):剛才幾位老師已經說了,中大的傳統就是微觀的、建立在紮實田野基礎上的人類學研究。怎麼樣對田野資料進行解讀?西方的理論是不是適合中國社會?這個當然是另外的話。但是,西方的民族誌在手段和方法上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說抓問題意識、對關鍵詞的提練、明確清晰的研究主線,還有剛才何老師和張老師提到的微觀與宏觀的結合問題等。對一個微觀社區的研究必須要與更大的社會和國家聯係在一起;就如像剛才何老師說到的,蟲草是和世界體係是聯係在一起的。藏區挖蟲草非常普遍,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這個題目以前也有學者做過,但沒有太深入。蟲草的需求和市場是和我們廣東、福建,以及日本、韓國對於蟲草的想象,並且還和我們傳統醫學中的中醫理論相關聯的。蟲草給當地藏族老百姓帶來了富裕,但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蟲草影響到當地生活的方方麵麵,比如每到挖蟲草的季節,當地的小孩不上學而去挖蟲草了,在短短的三四個月內,賣蟲草能大大的改善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家中的小孩不上學了,就多了一個勞動力,以致於蟲草經濟現在與計劃生育也有關係了。所以說,小的社會可以與大的社會緊密聯係在一起。

另外一個就是,剛才徐老師一直在問人類學對於文化的解讀,對以後社會的貢獻問題。我想還是以西藏為例進行說明。在西方話語下,現在基本上主流的媒體和西方的政府大多攻擊我們滅絕了西藏文化傳統。某些人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以保護西藏文化傳統的麵目出現的博得西方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的。而人類學在這方麵應該有所作為。今年我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格勒博士,還有周老師、做過一個名為《加快西藏及其他藏區現代化步伐研究》的課題。在全球化背景下,每個國家、地區都和世界聯係在一起了,很難再找到所謂的文化孤島。那麼西藏為什麼就不能有現代化的發展呢?在西方虛構的關於西藏的話語下,西藏被想象成最後一塊沒有受到現代文明汙染的淨土,其原生態的精神生活和自然生態是西方人心靈的追求,這種心靈的追求建立在西方人已經享受到了的舒適的現代化生活之上。那麼我們也可以反問,為什麼西藏就不能有和西方社會同樣的現代化的舒適生活和物質享受?在課題論證過程中,西藏現代化發展如何與藏族傳統文化與有機結合,西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與方向等一直是課題組討論的重點,我們認為,西藏的現代化肯定與內地與西方社會的現代化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這是由於西藏獨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所產生的。舉一個研究大棚蔬菜的例子。美國的一個博士寫了一篇500多頁的關於拉薩大棚蔬菜的論文,她專門研究拉薩的大棚蔬菜。她研究的結論是大棚蔬菜使得當地藏族農民被邊緣化了。她認為在大棚蔬菜種植的過程中,漢族得益,而少數民族更加貧困,被邊緣化了。這是她的主要觀點。當然,她用了很多其它的方麵的解釋,比如說經濟方麵的,還有懶惰的習慣等等來進行解讀的。實際上,通過我對拉薩農村的田野調查,我發現藏族農民種不種大棚蔬菜是一個文化和觀念上的問題。我調查的拉薩郊區農村,從區政府到鄉政府都采取各種手段積極鼓勵藏族農民種植經濟附加值高的大棚蔬菜。政府曾經花了幾萬塊錢,派了兩個技術員手把手地教藏族農民種大棚蔬菜,還采取了各種優惠措施,但是藏族農民都不願意種大棚蔬菜。農民寧願把地一千塊一畝租給內地來的漢族農民,自己隻收租金。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人類學來進行解讀了,為什麼藏族人民不願意去做?我認為與藏族的傳統文化觀念有關係,可能和藏族的潔淨觀念有關。因為藏族人不習慣在一個他們認為肮髒的內部的空間裏麵幹活。糞便是肮髒的,應該在外部空間中存在,但是大棚蔬菜加蓋塑料薄膜以後就成了一個內部的空間,藏族農民無法忍受。通過我們大量的田野調查得知,漢族人在大棚中不會得什麼病,而藏族人卻往往感覺到要生病。所以這就是一個文化的現象,我們解讀以後,可以用這些方麵來反駁西方學術界那些形成妖魔化中國思維定勢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