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的農村土地製度研究(5)(2 / 2)

2.構建完善的農地流轉市場體係。農地流轉市場體係不完善影響了農民在農地流轉中的福利增進。因此,優化農地流轉市場環境是建立農民利益補償機製中的重要環節。首先,要營造良好的農地流轉製度環境。健全的市場體係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製度環境上。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製,這是穩定農村經營製度的基礎,也符合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隻有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前提下,才能落實和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因此,健全農地流轉市場體係必須與完善承包製同步進行,積極打造良好的農地流轉製度環境。其次,要建立一個透明公平的定價機製。沒有市場定價機製,交易過程及結果不透明都可能造成農民利益的流失。我們要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估值定價機製,使土地更真實地反映其市場價值。對於中長期流轉,在政策和合約上應該預留土地增值的空間,通過建立收益浮動機製,防止用流轉合同把農民的收益固定在較低水平,損害農民的受益權。

3.要建立與農地流轉相配套的社會服務體係。一是要建立服務於農地流轉的中介組織,打造程序規範、操作公開的交易平台,提供合同簽訂、法律谘詢、糾紛仲裁、風險保障等服務,為流轉雙方提供便利。二是要逐步建立公開、透明的農地流轉信息平台,實現農地流轉信息的網絡化管理,降低信息搜尋成本,減少農地流轉的交易費用。三是要建立和健全農地流轉信貸製度。由於農業麵臨自然和市場的雙重風險,種糧大戶和龍頭企業難以獲得銀行和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優惠的財稅政策,鼓勵銀行和各種投資機構積極為農村種糧大戶、產業化經營的企業發放貸款,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生產能力。

(四)加快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係

解決農民工土地問題的關鍵,是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健全的社會保障製度。農民工收入不穩定和社會保障製度的不完善,是農民工土地難以流轉的關鍵障礙。盡管可以試行一些土地換社保換住房的辦法,但畢竟其針對的農民工人群是十分有限的,試點地區都有著其特殊的背景。為更進一步地促進土地流轉,必須要有健全的社會保障製度為支撐,在這一前提下,更有助於土地流轉市場的建立與完善。一是已經市民化的農民工應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暫時難以做到的,應在原有城鎮居民保障製度的基礎上,針對農民工的就業特點及保障訴求製定適合農民工的保障製度,給予進城農民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相應的保險種類,且在保險繳費方麵應該考慮農民工收入的低水平及不穩定性,加快完善統一賬戶建設,促進跨區域流動。二是不能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待遇的,要繼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農村醫療保險製度,盡早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