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毛澤東同誌為了深刻形象地說明中產階級的兩麵性,他引用戴季陶的兩句話:“舉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國主義,舉起你的右手打倒共產黨”,寥寥23個字,把中產階級的矛盾惶遽狀態躍然於紙上。在分析小資產階級的第一部分人時,“這種人發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的地位。他們看見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財東,往往垂著一尺長的涎水”。作者在這裏創造性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和漫畫的筆調,把小資產階級中的右翼如神似地勾勒在人們的麵前,多神妙啊!作者在分析小資產階級的左翼時,也有同樣的描繪:“他們每逢年終結賬一次,就吃驚一次,說:‘咳,又虧了!’”、“瞻念前途,不寒而栗”。這是極妙的形態描寫,給人一種具體形象的感受。
“於艱難竭蹶之中,存聊以卒歲之想”、“高利向別人借債,重價向別人氽糧”、“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等,這裏使用了“對偶”、“對比”的寫作技法;“他們有點罵人了,罵洋人叫‘洋鬼子’,罵軍閥叫‘搶錢司令’,罵土豪劣紳叫‘為富不仁’”、“這種人膽子小,他們怕官,也有點怕革命”、“其勞動時間之長、工資之少、待遇之薄、職業之不安定”,采用的是“排比”的修辭方法。因此,全篇用語既顯簡明又呈生動。
文中,作者還大量使用了一些成語和四字格語言,注重長句與短句的搭配與組合,因此,使用語顯得幹脆利落,富有節奏。如“春夏之間,青黃不接,高利向別人借債,重價向別人氽糧,較之自耕農無求於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優於貧農”、“既無立足的農具,又無資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更需要出賣一部分勞動力。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鬥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以微薄的薪資,供家庭費用,物價年年增長,薪給往往須數年一增,偶與此輩傾談,便見叫苦不迭”。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證明,公文應當講究修辭、注重文采,在莊重、平實的前提下,大膽突破“禁區”,巧用多種辭格,創造性地進行修辭,把我們的文件寫得不僅鮮明、準確,而且還具有生動性。
【例文128】
西南旱災與人類行為
自去年9月以來,我國西南部分地區降水比往年減少七至九成,這種秋、冬、春的連旱使雲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其範圍和強度均突破曆史極值。許多曾經地肥水美的地方此時竟成了黃土高坡,人們在關注氣候變化的同時也表示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此大旱,除了天災的原因,人類的行為是否也應當負有一定的責任……
水利工程頻建用於農業甚少
隨著西南地區大旱的持續,輿論紛紛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水利設施的管理和建設方麵所暴露出的一係列問題上。
有學者認為,此次我國西南地區的大旱,一是暴露出對於廣大農村來講最為重要的基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投入不足;二是近年來在各大江河上建設了大量的水電工程與民爭水,從而加劇了水資源供求上的矛盾。
中國其實是一個不乏水利工程的國家,目前在水庫數量和規模上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國家之一。但是近30年來,真正能夠解決廣大農村供水和農業用水的水利投入卻趨於惡化。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蔣高明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曾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放在首位。以水庫為例,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已建成水庫8.58萬座.總庫容5800多億立方米。然而,這些水庫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設的。如今由於片麵追求GDP;輕視農業的基礎地位,使得各種農業生產的矛盾被充分暴露出來。由於地塊被分割,使得大型農機具在一些丘陵或山地地區難以發揮作用,種地隻得又重新依靠畜力甚至是人力;而且水利基本設施多年失修,很多地區的農業又回到了靠天吃飯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