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對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潛在威脅。網絡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網絡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與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衝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網絡的使用跨越了時空界限,青少年在日益“一體化”的世界中生存,將會弱化種族意識、減弱民族認同感、模糊民族身份逐步。
網癮——網海中的暗礁
《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總數的13.2%(網絡調查的結果,這一比例還要更高,達到16.6%)。青少年網癮現象在我國已經不容忽視,需要引起多方關注。
除了現有的數量龐大的青少年網癮群體外,調查結果顯示,在非網癮群體中,另有約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
一、你對“網癮”知多少
(一)什麼是網癮
“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隨後,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KimberlyYoung)發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
“網癮綜合征”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
(二)網絡成癮的八大症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對網絡上了癮?國外心理學家提出八項標準可以自我診斷“網癮綜合征”:
是否覺得上網已占據了你的身心?
是否覺得隻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是否無法控製自己上網的衝動?
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是否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是否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唯一辦法?
是否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是否因為迷戀因特網而麵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是否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如果你有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並已持續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網癮綜合征”。
(三)網絡成癮五種表現形式
據專家介紹,網絡成癮表現形式有多種,包括網絡遊戲成癮、網絡交際成癮、色情成癮、強迫信息收集成癮、網絡技術成癮等5類:
1.網絡遊戲成癮。這是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網絡成癮症,患者長時間地沉迷於網絡遊戲而不能自拔。
2.網絡交際成癮。網絡交際成癮者就是利用各種聊天軟件及網站的聊天室進行人際交流,並到了成癮的程度。網絡交際成癮又可分為交友成癮和網戀成癮兩種。與網絡交友成癮不同的是,網戀成癮者交談的雙方通常是異性關係,並在網上確立了戀愛關係,享受著戀愛情感帶給他們的快樂,不可遏止地越陷越深。網戀可發展成現實的戀愛,但往往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少。
3.網絡色情成癮。在網絡中,各種與性和色情有關的站點比比皆是,各種淫穢文字、聲音、圖像信息泛濫,可以毫無障礙地在網絡中傳播,隻要稍不留心,就可能誤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4.強迫信息收集成癮。這類成癮者經常強迫性地從網上收集無用的、無關緊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這種現象與以強迫性物品收集為主的強迫症類似。患者下網後擔心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信息,即使這些信息對他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也總想查看或者下載到自己的計算機中。有的甚至在夜間起床時,還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到網上“瀏覽”,看看有無“重要”信息。
5.網絡技術成癮。患者強迫性地沉溺於電腦編程或遊戲程序中,不能自拔。這與電腦程序員的工作不同,網絡技術成癮的患者往往沒有目的,無計劃。
程度不同、類型不同的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症狀是不一樣的,其身心所受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的。
(四)“上癮”有原因
我國中學生容易上網成癮大體上是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青少年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具體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