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別拿工具當玩具(1)(1 / 3)

——青少年沉迷網絡弊害多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信息網絡技術突飛猛進,推動了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發展,這不僅給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而且也給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網絡向青少年敞開了通向外部世界的新窗口,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思想、開發潛能、休閑娛樂的重要平台。與此同時,網絡也成了青少年健康成長路上的攔路虎,很多青少年沉迷於網絡聊天、遊戲、瀏覽黃色網站,甚至網上賭博、犯罪。

網絡“奇緣”

一、青少年上網狀況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青少年接觸網絡的年齡變得越來越小。上網人群中,79.5%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小學生比例更是高達81.3%,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高中上網學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上網學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學上網學生占小學生的25.8%。在所有用戶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為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這足以說明青少年與網絡走到了一起,成為“網絡一代”。

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青少年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調查報告還顯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戶從1999年開始使用互聯網。上網比例最高的是網吧(58%),其次是在家裏(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辦公室(15%)。青少年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12分鍾。

從調查情況看,青少年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絡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超過50%使用率的功能有網絡遊戲(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48.6%)。25.2%的青少年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37.6%的青少年使用ICQ與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聯係;約50%的青少年使用電子郵件與朋友保持聯係。

二、青少年需不需要上網

(一)青少年上網已成事實

針對這一問題,似乎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因為現在大量青少年上網已經成為事實。據有關部門統計,在經常上網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占90%,其中24歲以下的又占80%。這部分人群以大、中學生為主。

青少年上網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電腦從一開始就是年輕人的樂園,網絡使青少年獲得一種自發式探索的自由感,對他們來說,網絡充滿樂趣,富有想象力並極具挑戰性,個人可以最大程度的自由參與。

網絡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變化多端的交流功能,和新鮮的人際交往的方式,例如,網上聊天、網上遊戲對初涉社會的青少年具有無窮的吸引力。

走進個人家庭,你會發現許多家庭的電腦是為孩子買的;推開網吧的大門,你會發現這裏麵是一張張年輕的麵孔,甚至還有滿臉稚氣的小學生……網絡走進青少年的生活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二)時代的發展需要

現在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經濟時代,不但學習的內容,而且學習的方式、途徑已經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作為信息時代標誌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是現代青少年必須掌握的一門知識,它是學習的工具,求知、創業的重要手段,因而青少年應該學會利用網絡這一工具。

同時國家教育部規定,要在幾年內在全國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且打開現在中學的每門課程,我們都會發現網絡無處不在,在語文課文的後麵,在綜合性學習中都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網址,讓學生在網絡中學習知識,探究性學習。

在學習中,在現在和不久的將來,網絡將會和學生手中的筆一樣成為須臾不離的工具。

三、青少年在上網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是一個浩瀚無邊的空間,在這裏你幾乎可以看到想看的一切,從黑客、淫穢廣告到政府機構的主頁、嚴肅的學術討論、救死扶傷的醫療熱線、遠程教育課堂……在網絡裏,我們既可以領略到高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光榮和夢想,同時也遇到一係列的社會問題,如一些網絡犯罪活動、暴力、色情活動,精神空虛者利用網絡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這些對青少年必將產生巨大影響。網絡就像一柄雙刃劍,懸在青少年的生活中。那麼青少年在上網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一)上網目的不端正

應該說,網絡對青少年來說更多的應該是學習的便利工具,是求知的殿堂,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據一項對中學生上網的調查來看,在上網的目的這項中,排在前兩位的是聊天和打遊戲,而學習者隻占很小的比例。在前兩位中,其中聊天的以高年級學生為主,初中低年級包括一部分小學生大多以打遊戲為主……

這和我們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反映出我們在這方麵對青少年的教育還存在很大的問題,如何引導青少年端正上網的目的,使網絡真正成為促進青少年學習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教育工作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