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難於登天的戒毒
有人說,如果我沾上毒品我就不相信憑我的毅力會戒不掉它。但下麵一些例子不知能不能讓你心驚膽戰。
有個小女孩吸毒史並不長。父母知道後立即把她送往戒毒所,等她出來後又把她送到山東農村的一個親戚家,使其徹底戒毒。3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情況都很好。可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她怎麼也搞不清自己了。那股似曾相識的白霧總是在她腦海中浮現。一回到家,當晚她就出去買白粉吸上了。可歎多少人的心血化為泡影。
一個毒販10年徒刑刑滿後卷起行李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他同自己激烈地鬥爭著:是先回家看妻兒老少享受一下團聚的歡樂,還是先去吸吸毒過把癮。他一會兒想先回家,一會兒想先去吸毒。最後,他終於什麼也不想了,不顧一切地扔掉行李,在旅館裏吸了一個月的毒品才想起還有個家。
一個青年從五樓的窗戶竄出,重重地摔在地上。警察趕到時,他已經斷了氣。法醫診斷為自殺。但有一個疑點:不知為什麼,死者在自殺前,左手已被利器斬斷了。經過屍體解剖和刑事調查後,才弄清了跳樓的真相。死者是海洛因吸食者,已吸毒成癮。家裏希望他戒毒,他自己也決心戒毒。為此,經他本人同意,他家裏弄來一副手銬把他銬在鐵床上,希望以強製手段使他戒斷毒癮。但僅僅過了一天,毒癮就使他難以自製。他竟奮力拉動鐵床,一步步爬著,夠到一把菜刀,把自己銬在鐵床上的左手剁了下來,然後用一塊毛巾裹住傷口,登上窗台,一躍而下。法醫說,照這樣看,他也許不能算是自殺,他跳樓的動機很可能是去找毒品。
三、導致犯罪
吸毒,尤其是吸食海洛因,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即使是有收入的人,每月的工資也不夠他(她)吸兩天的。個體戶有錢,但所有吸毒的個體戶都從家產萬貫變得不名一文。因此,吸毒—弄錢—吸毒,成了一切吸毒成癮者走不出的圈子。他們幾乎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有了錢就去買毒品,或吸或注射,然後就昏睡,醒了再去弄錢,買毒品再吸。因此,弄錢成了吸毒者的唯一追求,直到死。
幾乎所有的吸毒者都是騙子。他先花光了所有屬於自己的錢,變賣掉所有值錢的東西,直到家徒四壁。吸毒者家庭的一般景象是:除了睡覺的木板床、棉絮外,什麼也沒有。這樣賣光了所有自己家庭的東西以後,就開始騙錢。騙的過程是“從裏到外”:先騙父母的,然後騙兄弟姐妹的,最後騙親朋好友的。持續不斷的欺騙需要編造各種各樣的“理由”。而他們為了騙到錢,什麼樣的理由都能編出來。一些“騙才”能把父母、兄弟及朋友的所有錢財都騙到。
幾乎所有的吸毒者都偷過東西。當有些做父母的不再上當後,他們就開始偷。先偷最值錢的戒指、項鏈等,然後偷不太值錢的各種家當,最後連父母養的花、奶奶用的癢撓都偷去賣了。如果一個吸毒者的家庭沒被他騙光,一般都會給他偷光。
偷竊被發現製止後,吸毒者就搶。據說搶自己家的東西“不算搶劫”,吸毒者把他們的行徑稱為“拿”。
與吸毒者騙光、偷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相對應,吸毒者家長的認識一般也經曆三個階段。
先是“可憐”。發現自己孩子吸毒後,大多數家長會“管”。許多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都是家裏的“寶貝”,被寵慣了。在強迫自己孩子不再吸毒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毒癮發作的醜態,聽到孩子的哀求,有時也懾於“不給吸就自殺”的威脅,當家長的就會可憐孩子,“讓他再吸一次吧”!有的家長甚至流著眼淚給孩子找毒品。但家長很快就明白“孺子不可教也”。他們對吸毒子女的可憐是無用的,於是就進入威嚇階段。立下字據,“斷絕關係”,但這種威嚇仍然沒用。然後進入家長不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