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細辨風雨敞心懷(1)(2 / 3)

第三,他們往往使用金錢來達到目的。青少年孩子們,由於受到社會對金錢的渲染的影響,心中也萌發了有錢的欲望。一些孩子看不到今天的學知識學本領就是明天的富有,而把心思過早地盯上了窗外的世界,看人家有錢就羨慕,看自己沒錢就懊惱。於是千方百計夢想自己成為一個富翁,過上有錢人的生活。

恰好,一些靠不義手段獲取了錢財的暴發戶,便認為可以用手中的一點錢,去勾引尚未明世事的女孩子們。他們會微笑地領她們去逛商場,買高級衣服,也可以去進行種種的高消費,最後又下塌到豪華的高級酒店,又拿出一遝人民幣,以此換取少女的青春。就這樣,幾個錢兒就被人竊去了自己的貞操,而所換取的除了幾個錢之外,還有一個一生吃不完的苦果。

第四,威脅也是壞人一種常用的手段。這裏威脅主要是事發前的逼迫。青少年女孩多膽小,有人遇上壞人綁架、襲擊,或其他方式的威脅便十分恐懼,因而任其擺布,不敢出聲,結果讓壞人的陰謀得逞。其實,這時大聲呼救、奮力抵抗,方可解脫;越恐懼,壞人越猖狂,越容易得逞。

待人友善天地寬

曉曄是班長,但最近她不想當班長了,原因是她的幾個好朋友都在誤解她。前幾天,老師點名批評了幾個同學。事後,這幾個同學認為一定是曉曄到老師那裏打了小報告,就都不理她了。曉曄覺得很委屈,也很氣憤這幾個朋友對她的不信任。她決定不和他們解釋,也不想再做班幹部了。

小可的一支新鋼筆找不到了,當她看見了小玉的鉛筆盒裏有一支和她一模一樣的鋼筆,小可懷疑小玉拿了她的鋼筆,便告訴了其他同學和老師,小玉心裏很委屈。因為這支鋼筆是前幾天媽媽為了獎勵小玉成績有進步,特意買來送給她的。回家後,小玉向媽媽訴說了這件事情,請媽媽給老師打電話說明一下,以證實自己的清白。小可得知自己誤會了小玉後,向小玉道了歉,兩人冰釋前嫌,關係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生活裏常常發生由於傳言、多疑等因素而引起的誤解,這確實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不過,我們要知道,與同學交往中難免有磕磕碰碰和各種誤會,關鍵在於如何去麵對,如何去處理。

國外有一位政治家,早年在一個大富翁家幹活兒,富翁對他百般刁難。多少年後這位大富翁破了產,而這位政治家卻在政界大獲成功,真是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有一天,那位富翁的兒子找到這位政治家,希望謀取一份工作。這位政治家非常寬待他,不到一周就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政治家的兒子有些不解,政治家卻說:“寬容人家,不僅施行了道德,而且也使自己的心境遠離因為報複而產生的負麵情緒。”

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不同的感受,在以上例子中,曉曄和小玉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就得到了不同的結果。顯然,小玉的態度和方法更為可取。從心理學角度看,寬容別人,就不會為泄私憤而損傷自己的快樂,不為結果如何而擔驚受怕,這樣的話,你的生活會始終如沐春風。

一、人際交往中的“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源於一則法國寓言。這個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試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它鼓足全部力氣吹起刺骨的冷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行人頓時感到風和日麗,不再寒冷,他們開始解開紐扣。隨著舒適的南風帶來越來越多的溫暖,行人陸續把大衣都脫掉了。南風獲得了比賽的勝利。北風和南風都想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是由於它們的方法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也大相徑庭。“南風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

周四下午課外時間,大勇借到同桌剛買的一本參考書,他便沒和同學出去玩,而是在教室裏專心地看書。離上自習還有一刻鍾時,坐在大勇後麵的毅夫和誌剛從外麵回來了。兩人都是滿頭大汗,坐到座位後,毅夫一邊從書包裏拿出紙巾遞給誌剛擦汗,一邊和誌剛討論著剛才的籃球比賽。這時,大勇的筆掉地下了,他彎腰撿起筆後,繼續思考書上的題目。

情緒依然興奮的毅夫對誌剛說:“太熱了,我請你喝水吧。”誌剛高興地點頭答應,他站起來開玩笑地說:“別忘記帶錢哦!”毅夫邊從書包裏摸錢,邊笑著說:“沒問題。”忽然,毅夫露出奇怪的表情,“錢不見了!”誌剛趕忙說:“再找找,是不是放錯地方了?”毅夫搖頭說道:“不可能,我明明放書包裏的,可能剛才掏紙巾掉了。”兩人朝地上看了看,什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