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鄰裏及老鄉交往的禁忌有哪些?
一、鄰裏交往的禁忌
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鄰居,每一家又都是別人家的鄰居。鄰居交往有兩大特點:一是天天見,二是生活瑣事多。這就決定了鄰裏之間要常常注意避免發生無原則的矛盾。
(一)忌以鄰為壑
有些人心眼小、私心重,在鄰裏生活中總怕鄰居沾了自己的光,反過來自己卻總想瞅機會沾別人家的光,甚至明裏暗裏做那些損害鄰居利益的事。這在鄰裏交往中是最要不得的,其結果隻能在鄰居中孤立自己。
(二)忌“各掃門前雪”
在鄰裏交往中,持這種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以為鄰居間避免矛盾的辦法就是少相互摻和,自家管自家最好,少數人家甚至發展到“老死不相往來”。其實,鄰裏之間自顧自的做法決不是上策,俗話說,遠親還不如近鄰呢!誰能保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發生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到那時候,好鄰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忌在鄰居間說長道短
鄰居交往,所談多是家常瑣事,稍不注意,就會扯到鄰居的長短是非上來,這是鄰裏團結的一個很大威脅。當然,如果是為了解決鄰裏不和,大家談一談,共同想辦法搞好團結,這是正常的。挖苦、嘲諷、攻擊別的鄰居,有意挑撥鄰裏關係,?
這決不是應米取的態度。
(四)忌無端猜疑
有時候,鄰裏糾紛倒不是有人挑撥產生的,而是糾紛的一方無端猜疑導致的。一家人也免不了有思想上的分歧,何況鄰裏間呢?要做到完全消除戒備,沒有任何疑心,這恐怕也是不現實的。關鍵在於,是合理猜想還是無端起疑。前者多是理智考慮,後者則多是感情用事,所以無端猜疑最容易產生誤會,給鄰裏關係造成非常不利影響。
(五)忌自以為“常有理”
鄰裏交往中發生矛盾,應多做自我批評,但有些人總喜歡指責別人,總覺得自己正確,胳膊肘總朝裏扭。最明顯的要算孩子方麵的事了。鄰居間孩子鬧事,有些家長總是偏袒自己的孩子,不管有理沒理都不讓人,表麵上是護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助長了孩子的蠻橫心理,而且惡化了鄰裏關係。所以,在鄰裏交往中自恃“常有理”實際上是很不明智的。
二、老鄉交往“三忌”
正確處理老鄉關係,不僅能起到聯絡感情,傳播信息,交流思想,互相幫助,互相啟發的作用,還能滿足人們合群和交友的需要。但不注意,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為此,在老鄉交往上要注意下列三忌:
(—)忌狹隘的地方觀念
老鄉相處,要立足全局,放眼全局,決不能形成一種狹隘的地方觀念,待人處世不能夠奉行地方主義,以為隻有老鄉才可靠,才能提拔重用。一定要顧全大局,一切服從國家的需要。
(二)忌拉幫結派的不正之風
在舊社會,“同鄉會”是一些背井離鄉之人,迫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成立的一種幫會性質的組織。這種幫會,舊社會各大城市都有,目前在國外的華人也不乏其例。但在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中國,就無需組織這樣的幫會了。在實際生活中,也會發現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人,有拉幫結派的不正之風。這是在老鄉交往的過程中必須杜絕的。
(三)忌出現感彳青用事的現象
有人常用“親不親,故鄉人”來待人處事。隻要是老鄉,有事就幫,不管合法不合法,不管正確不正確,一切以鄉情為基礎,以鄉情代替政策,感情用事,破壞組織原則。這種想法和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需要注意哪些居住的禮儀?
一、鄰裏居住禮儀
現在人們大多居住樓房,鄰裏相距較近,房間比較集中,樓房裏的每戶人家對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給別別人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住樓房的住戶一定要注意,的住戶帶來不方便,不然會影響鄰裏關係。
搬動桌椅要輕些,盡量不在屋裏砸東西;不要穿帶釘的皮鞋在屋裏走來走去,最好一進門就換上拖鞋、布鞋等不會發出響聲的鞋子,不要在屋裏亂跑、亂跳或將東西使勁往地上亂扔、亂砸等。
不要往樓下倒汙水或扔髒物,在陽台上澆花草時,小心不要把水灑到樓下,以免汙染下麵住戶晾曬的衣物及室外環境;放在陽台欄杆邊沿的花盆或其他雜物應固定好,避免被風刮落或不慎碰落,造成傷害。
有的樓房質量不好,地板滲水,因而拖地的時候,不要水淋淋的,以免滲到樓下的天花板上。做飯洗菜時注意,不要把什麼東西都往下水道裏扔。如果發生堵塞,會給整個樓上的人家帶來麻煩。
家庭娛樂要注意時間,要盡量將電視機、音響的音量調小一些,午休、深夜時不要玩卡拉OK。如果家裏有事會影響鄰居,要事先打個招呼,請求諒解。
(二)住在樓下應該注意的禮儀
住在樓下確實容易受一些影響、幹擾,因而要有一些寬容、諒解的精神。盡量給樓上提供一些方便。如樓上的鄰居晾的衣服刮到樓下,你應主動告知樓上的鄰居,或親自送到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