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家庭禮儀(1)(2 / 3)

(三)兒女角色的責任

傳統家庭中,兒子的角色責任非常明確,其家庭地位僅次於父親,不僅要為家庭續“香火”,也是法定的財產繼承人。他有贍養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創造財富、維持一家人生計的責任。

在現代家庭裏,兒子對家庭承擔的責任、義務和權利與女兒是同等的,要尊敬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承擔家務勞動,關心父母的生活;長大成人到能獨立生活後,要贍養父母,孝敬父母,讓父母過一個快樂的晚年。

女兒的家庭地位和角色責任在現代家庭中,與兒子是一樣的。為此女兒應該從以下方麵來設計自己的角色形象:一是從嚴要求自己,為勝任繁複的人生義務打下良好基礎;二是要保持積極向上、豁達的人生觀,並從生理、心理上高標準要求自己,培養自己;三是婚後無論是否與父母同住,都應承擔起贍養父母、孝敬父母的責任。現在我國家庭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因此,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要承擔起兒子與女兒均應承擔的角色義務。

親戚交往的禁忌有哪些?

一、老小相處“四忌”

處理好老一代和小一輩的關係,

主要責任在小一輩如何對待老一代。所以,在老小相處中,主要是下列四忌:

(一)忌不尊重老人

由於老人本身和外界情況均有所改變,上了年紀的人,自尊的需求明顯地突出起來。許多老人隨著自己生理上衰老而產生心理上的自卑感,擔心小一輩會覺得他們年老不中用了,會看不起他們了。所以,會強烈地“計較”自己在家中、在小一輩心中的地位。對於老一代這種自尊需求,小一輩不能漠視和反感,而應當盡可能滿足。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老人,不能有親疏厚薄之分,更不能歧視老人,家裏的重要事項的決定,應該征求老人的意見,涉及老人的事情,就更要注意與他們商量,采納他們提出的合理意見。發現老人有不對之處,不能當眾訓斥。發生意見分歧,不要粗暴地頂撞老人。對老人在家負擔的家務勞動,應該經常表達感激之情,使老人處處感到受尊重;否則,不受尊重,常受責備、訓斥,老人的心情是不會舒暢的,老小之間的關係也是不會融洽的。

(二)忌不關懷老人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和健康狀況的退步,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會下降,因?

而十分希望得到晚輩的關心和照顧。對於長輩的這種需要,理應予以滿足。比如,要經常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問寒問曖,照顧飲食起居,陪伴治病檢查身體等。而且,還應盡可能地安排好他們的精神生活。切忌對老人的生活不聞不問,讓老人產生寂寞感和孤獨感。

(四)忌不能寬厚待人

對老一代講,要想和小一輩處好關係,也要做到溫和、慈祥、寬厚。要想得到小一輩的尊重,也要平等待人,切不可時時處處擺老資格,信奉“父為子綱”,經常以長輩之勢來壓製小一輩。自己的性格要開朗一些,不要斤斤計較一句話、一件事,不要因為小一輩做錯了一件事或者說錯了一句話,就嘮嘮叨叨沒個完,耿耿於懷經常提起,而要寬厚地對待小一輩。隻有老一代經常尊重、關懷、體諒小一輩,老一輩才能得到小一輩的尊重、關懷和體諒,老小之間才能相處和睦。

二、親戚交往“三忌”

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親戚。親戚關係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說他親,一般親不過家人;說他疏,一般疏不過相識。親戚關係是這樣一種關係,逢年過節要走走親戚,拜望拜望,平時親戚之間有困難要相互幫幫忙。親戚網就是一個家庭以血緣關係和姻緣關係為中介延伸開去的一個大家族關係。

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人家親戚來來往往,好不熱鬧;有的人家則很少有親戚來住。看來,如何與親戚打交道,各家有各家的習慣和章法,但從一般意義上說,親戚無論遠近親疏,總是應該恰當處理。這就意味著要十分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以貴賤認親成

在親戚交往中,攀富結貴、貶貧疏賤的現象比較常見。有的人家對富有的、權大的和社會地位高的親戚常獻殷勤,而對家境清貧的、無權的和社會地位低下的親戚則十分冷漠,極少主動來往,這是傳統的、落後的等級觀念在人們頭腦中的折射,是應該摒棄的。

交人要交心,親戚之間又何嚐不該是如此呢?人應該是美好心靈的使者,而不應該是金錢權力的仆人。再富再貴的親戚麵前也應自尊自重,決不要低三下四;再窮再賤的親戚麵前也應熱情正直,決不要不屑一顧。

(二)不要因為親成私利而放棄國家利益

現在不少人辦事到處拉關係走後門,其中親戚關係是走後門的一種重要的途徑。當親戚之間的交往發展到這種地步時,應當正常發展的親戚關係已經受到社會歪風的“汙染”,必須盡快“刹車”,使親戚交往納入到正道上來,否則親戚各方都會受害。

(三)不應奉行“老死不相往來的“方針”

當然,有的親戚無事也登三寶殿,大家在一起並無多少正事,而是聊天,“侃大山”。這對於一些珍惜時間的人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損失。他們由此不想串親戚,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不可推向極端,如果忙得三年五載也沒空與親戚見上一麵,這又太過分了。逢年過節走走親戚,大家談談生活、學習和工作,也是一件樂事。何況每個家庭都可能發生某些困難,這時親戚常常成為幫助渡過難關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