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通信禮儀(3)(1 / 3)

3.緘封辭。緘,也即封閉之意。緘封辭表現發信人封信時的感情和態度,給長輩寫信宜用“謹緘”;對平輩用“緘”即可;對晚輩一般用“手緘”。

在一般不需要感情色彩的書信

中,隻用一個“緘”字即可。

對不封口的書信(如明信片、信簡、賀年片、柬帖以及托人帶交的便信便條等)封文中不寫“啟”、“緘”,因為不存在拆封和封閉的問題。

使用手機的禮儀有哪些?

一、使用手機的禮儀現狀

移動通信已經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使用手機已經從一種技能發展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當手機越來越多,當鈴聲越來越剌耳,全世界都開始關注一個問題一一使用手機的禮儀。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無論是在社交場所還是工作場合隨意地使用手機,已經成為禮儀的最大威脅之一,手機禮儀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國外,如澳大利亞電訊的各營業廳就采取了向顧客提供“手機禮節”宣傳冊的方式,宣傳手機禮儀。

手機的普及為我們帶來了方便,提高了生活水準,但並沒有使我們的社會更文明,反而凸顯我們的自私及對周圍人士的冷漠。每一個文明社會都有一套日常生活的準則,請您在方便自己的同時,不要忽略了身邊他人的權益。

有關專家指出:“技術,如移動電話,為社會禮儀帶來了有趣的挑戰。隨著移動電話的日益普及,無論是在社交場所還是工作場合,放肆地使用移動電話已經成為社會禮儀的最大威脅。”使用手機禮儀的建議:

社會調查

澳大利亞電信公司與有關專家以及餐廳劇院等行業的代表共同合作,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一對使用手機的態度的研究。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都認為手機使用者越來越旁若無人了,吵鬧的鈴聲現在已經成為最煩人的噪音。

調查顯示,人們主要對下列移動電話的使用行為不滿意:

打手機時聲音過大。

在餐館使用手機。

在其他不合時宜的時候使用手機。

在談話中接聽手機。

這項研究的對象既有手機使用者,又有非手機使用者,62%的被調查者認為在過去的幾年中,手機使用者越來越少地顧及社交禮貌了。調查還發現,在一些場合,發送短信息往往比打手機更合適一些。95%接受調查的人認為,在看電影時或在劇院打手機是極其不合適的。另外,83%接受調查的手機用戶反對在諸如婚禮等這樣的場合使用手機,而隻有50%的用戶認為發送短消息同樣是無禮的。

1.公共場合特別是電梯、路口、人行道、影劇院等地方,不可以旁若無人地使用手機。如果非要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應該盡量把自己的聲音壓低,而絕不能大聲說話,以贏取旁人的眼球。

2.在一些場合,比如在看電影時或在劇院打手機是極其不合適的,如果非得回話,或許采用靜音的方式發送手機短信是比較適合的。

3.在餐桌上,關掉手機或是把手機調到震動狀態還是必要的。不要正吃到興頭上的時候,被一陣煩人的鈴聲打斷。

4.在會議中和別人洽談的時候,最好的方式還是把手機關掉,起碼也要調到震動狀態。這樣既顯示出對別人的尊重,又不會打斷發話者的思路。

5.無論業務多忙,為了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在飛機上都不要使用手機。

6.在諸如婚禮等這樣的場合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最起碼也要關掉手機鈴聲,調成靜音或震動狀態。

7.手機短信的越來越廣泛地使用,使得它也成為手機禮儀關注的焦點。在會議中、和別人洽談的時候如果要使用手機接收短信,也要設定成震動狀態。

不要在別人能注視到你的時候査看短信。一邊和別人說話,一邊査看手機短信,是對別人不尊重的表現。

二、手機使用場合的禮節

使用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可以極大地方便交際和聯絡。同時,一定要嚴格遵守使用規則,否則就會有損自己的形象。具體來講,手機使用禮節包括遵守公共秩序和注意安全兩個方麵。

(一)遵守公共秩序

使用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時,絕對不允許擾亂公共秩序,從而給公眾帶來“聽覺汙染”。在一些場合中應該限製或慎重使用手機。不應該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尤其是樓梯、電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旁若無人地使用手機等移動通信工具,否則將被視為沒有素養的表現。

1.要求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

不得在要求“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如音樂廳、美術館、影劇院等場所高聲對著手機喊叫。必要時,應當關閉手機或讓其處於靜音狀態。

2.上班期間

不允許在上班期間,尤其是辦公室、教室裏,因私使用自己的手機;否則不但浪費工作時間,還可能帶來隱患。

3.開會、會見等聚會場合

在開會、會見等聚會場合,不能當眾使用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以免給別人留下用心不專、不懂禮節的惡劣印象。

(二)注意安全

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的使用,將會分散人們對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另外,手機本身還會產生電磁輻射。因此,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必須牢記安全準則。一般說來,在以下場合中是應當嚴格禁止手機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