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橫筷:這表示用餐完畢,客人和晚輩不能先橫筷子。
7.吸筷:即使筷子上有湯汁也不能嘬筷子。
8.淚筷:夾菜時不幹淨,菜上掛湯淋了一桌。
9.別筷:不能拿筷子當刀使用,撕扯肉類菜。
10.供筷:忌諱筷子插在飯菜上。
11.拉筷:正嚼著的東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當牙簽。
12.粘筷:筷子上還黏著東西時不能夾別的菜。
13.連筷:同一道菜不能連夾3次以上。
14.斜筷:吃菜要注意吃自己麵前的菜,不要吃得太遠,不要斜著伸筷夠菜。
15.分筷:擺筷子,不要分放在餐具左右,隻有在吃完飯時才可以這樣擺。
四、使用調羹的禮儀
調羹也是很常用的餐具,它同使用筷子一樣,也有一定的講究。
手持調羹的方式。右手持調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撐。有的人持調羹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撐,這是不正確的。
使用調羹,主要是喝湯,有時也可以用調羹盛裝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時,不要將調羹碰碗、盤發出聲響。從外向裏舀(吃西餐則應從內往外舀)調羹的高低程度,以不離碗、盤正麵為限,切不可使湯滴在碗、盤的外麵。
2.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有的人對此不太注意,嘴裏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這是十分粗俗的。
3.不要用口對著熱湯吹氣。有時端上桌的湯很燙,這時,應先少舀些湯嚐一嚐。如果太燙,可將湯倒入碗裏用調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湯稍許降溫時,再一口一口地喝。
4.不要將湯碗直接就口。當湯碗裏的湯塊喝完時,應用左手端碗,把湯碗稍微側轉,再用右手持調羹舀湯。不要將湯碗端起來,一飲而盡,這樣做不符合餐桌禮儀的要求。
西餐禮儀知多少?
吃的禮節,不同的國家或文化常存在著許多差異,你認為挺禮貌的舉動,如代客夾菜、勸酒,歐洲人可能感到很不文雅。因此,要了解吃西餐的基本禮儀。
一、預訂飯店或接受赴宴邀請
提早預約餐廳。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楚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接受他人邀請時,應盡早回複。接到請柬後應盡快答複,這是最起碼的禮節,特別是指定了席位的宴會,如不及早告知你將缺席,主辦方麵來不及補充人員,造成席位的空缺,既不禮貌,又很浪費。現在一般采用電話答複,簡單快捷。用書信的形式,婉轉地說明一下不能出席的理由則更好。
二、著裝
吃飯時穿著得體、整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餐廳。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幹淨,指甲修剪整齊。
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三、入座
進入西餐廳後,需由侍者應帶領入座,不可貿然入位。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手肘不要放在桌麵上,不可翹蹺腿。
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用餐時,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長。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最好避免兩腳交叉的坐姿。在把麵前的食物送進口中時,要以食物就口,而不要彎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四、餐巾的使用方法
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經常放在膝上,在重禮節場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時的輕鬆場合還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個餐巾角正對胸前,並用碗碟壓住。餐巾布可以用來擦嘴或擦手,對角線疊成三角形狀,或平行疊成長方形狀,拭擦時,用餐巾的一角輕按幾下即可。汙潰應全部擦在裏麵,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潔的。若餐巾髒得厲害,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離開席位時,即使是暫時離開,也應該取下餐巾布隨意疊成方塊或三角形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暗示用餐結束,可將餐巾放在餐桌上。一定要注意這方麵,否則在你中途去洗手間時將餐巾隨便放在桌子上,等你回來侍者可能已經把你還未吃完的菜收走了呢!
溫馨小貼士
用餐巾過程中,千萬要注意不要有如下失禮之舉:
1.不要當成圍兜塞在衣領。
2.不要用餐巾擦拭餐具、桌子,這樣會有看不起主人家之意。
3.不要用餐巾拭抹紅、鼻涕或吐痰,不要用餐巾擦眼鏡、抹汗,應改用自己的手帕。
4.不要在離席時將餐巾布掉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