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裏不要發出“叭叭”、“吧嘰吧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製,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實需要與他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6.吐出的骨頭、魚剌、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麵前的餐巾紙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麵上或地麵上。如果要咳嗽或者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裏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7.在吃飯過程中,要盡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8.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人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二、用餐中的細節問題
(一)用餐時注意您的筷子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使用筷子時要注意一些禮儀問題。
握筷姿勢應規範,進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遊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裏,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裏,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麵,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二)喝湯禮節要注意
喝湯十分容易發出聲響。在日本文化傳統中,喝湯時發出聲響是正常而自然的舉動。但在中國飲食禮儀中卻不這樣認為,而主張喝湯時要小聲,用湯匙舀湯,若入口前要吹涼湯匙裏的湯,也要小聲吹氣。
如果湯是裝在湯碗中,湯裏還有料,先把料吃光,再喝湯。這時你可以拿起湯碗,直接喝碗裏已經涼了的湯。不過,千萬不可捧起盤子,直接從盤裏喝湯。
如果是清燉肉湯,而且湯的熱度已經不再滾燙,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湯碗來喝,不須用湯匙一匙一匙地喝。
(三)學會使用刀叉
刀叉是西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使用刀叉是非常有講究的。因此,在吃西餐的時候,要注意使用刀叉的學問。
1.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
2.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
3.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四)夾菜的名堂
一道菜上桌後,通常要等主人或長者動手後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調羹的菜,應先用公筷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夾菜時,要等到菜轉到自己麵前時再動筷,不可搶在鄰座前麵。夾菜一次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於盤中,緊跟著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夾起的菜放回菜盤中,又伸筷夾另一道菜。夾菜偶爾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將其放回菜盤內。遇鄰座夾菜要避讓,謹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賓,對他不要反複勸菜,也不要為其夾菜,因為外賓一般沒有這個習慣。
(五)宴會吃水果的禮儀
在許多國家,水果有時就當作甜點,有時則是吃完水果後,接下來就是甜點上桌。現在國內宴請,也往往在正餐之後,由服務小姐送上一盤水果。其實,吃水果?
也是大有學問的。
水果的吃法
蘋果。如果你隻吃削過皮的蘋果,那麼用主人提供的水果刀把蘋果削皮。最簡單的方式是先把蘋果分切成四等分,然後用刀子將每一等分削皮,去果核。歐洲人吃蘋果時常常用刀叉將一個蘋果分切成許多塊,不過,如果你用手拿切成四等分的蘋果來吃,也無不可。
香蕉。在沙灘上用餐或野餐時,你隻要將香蕉剝皮,然後吃下它。不過,在別人做東的餐宴上,則應該將香蕉剝皮後,放在盤子邊,再用刀將香蕉切成若幹小塊,用筷子或者叉子吃,否則會顯得非常不雅。
葡萄。在宴席客人之間傳遞裝葡萄的大碗裏,通常會有一把用來剪斷葡萄藤的剪刀。用這把剪刀剪下一串葡萄放在盤子上。如果沒有剪刀,用手小心摘下幾個。吃完把葡萄核先吐在手中,然後以最自然、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移放到盤子裏。事實上,如果主人能提供無子葡萄,將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