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請前要注意的禮儀有哪些?
“食禮”是飲食禮儀、飲食禮製、飲食禮俗、飲食禮貌、飲食禮節等概念的通稱。其中,飲食禮儀是人們在飲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社會規範與道德規範;飲食禮製是被國家禮法所肯定的飲食典章製度和重要經籍;飲食禮俗是與禮節、禮製、禮儀相關並且在民間流傳已久的飲食風習;飲食禮貌是餐飲活動中表示敬重與友情的日常行為規範;飲食禮節是飲食禮儀的節度和飲食禮貌的綜合評價。總之,作為“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食禮是飲膳宴筵方麵的社會規範與典章製度,餐飲活動中的文明教養與交際準則,赴宴人和東道主的儀表、風度、神態、氣質的生動體現。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食禮之國”。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曆史,源遠流長。古代食禮中也有一部分積極健康的內容,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準則和宴席、餐飲上的禮尚往來。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它被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所接受,演變成各種合理的飲食禮儀與禮俗,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一。
一、賓客的邀請事宜
早早發出邀請比請客前一個禮拜才告知大家要好,換位思考一下,朋友在聚會前三周就打電話邀你和拖到前兩天才通知你,這兩種情況給你的感覺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寄印製的專用卡片請朋友參加你主辦的大型宴會,記住,卡片要花2—4個星期才能印好,然後還得在信封上寫地址貼郵票,此外,卡片寄到客人手中需要幾天時間,這些流程都得掌握好才行。
當然,我們也常碰到主人在最後一刻才發出邀請或臨時提議,卻能玩得賓主盡歡。不過社交宴會大都得寄正式請柬,而且要趁早,這樣才不致失禮。
二、宴請前的準備細節
(一)請客的目的
一般人請客的動機,也就是請客的理由會因人而異,不一而足,最重要的當然是人不能離群索居。孤獨是大家常有的煩惱,人們必須走出自家大門和其他人交往,其中請客是最能滿足我們交往朋友的需要。
如何選擇時間、地點?
(1)宴請外賓時,宴會日期最好不要訂於周末或假曰。
(2)應早通知客人,通常在宴會前兩星期。
(3)與主客商定宴會時間後,應即擇定地點。
(4)注意賓客中是否有人需要備車輛接送。
(5)宴會場所,須有適當的衛生設備。
(6)宴會場所應有休息室,以作宴會前後談話之用。
什麼情況下要請客?
?朋友請過你,應該投桃報李。即使是光棍也要如此,不要以為你是搶手的單身貴族,就理所當然老被別人請,把社交義務拋諸腦後。
?對某位朋友很感興趣,想多了解他一點。
?覺得極需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因為你陷在目前的生活圈子,一成不變地十分乏味。
?剛來到一座城鎮,必須從頭開始建立新的社交網。
?有人很寂寞,你比較同情他。
?曾接受某人或某團體幫助,感恩圖報。
(二)宴請前的準備
1.確定宴請對象、規格和範圍
其依據是宴請的性質、目的、主賓人的身份、國際慣例及經費等。
2.確定宴請的時間、地點
3.邀請
宴會邀請一般均發請柬,亦有手寫短箋、電話邀請。邀請不論以何種形式發出,均應真心實意、熱情真摯。
請柬內容包括活動時間及地點、形式、主人姓名。行文不用標點符號,其中人名、節日和活動名稱都應采用全稱。請柬可以印刷也可手寫,手寫字跡要美觀、清晰。
請柬信封上被邀請人的姓名、職務要書寫準確。國際上習慣對夫婦兩人發一張請柬。在我國,如果遇到需憑請柬入場的場合則每人一張。正式宴會,最好能在發請柬之前排好席次,並在信封下角注上席次號。請柬發出後,應及時落實出席情況,準確記載,以便調整席位。
三、席位安排
總的原則,既要按禮賓次序原則作安排,又要有靈活性,使席位安排有利於增進友誼和席間的交談方便。
正式宴會一般均需要安排席位,也可隻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隻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座位排列的學問
?國際上的習慣,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右高左近。桌數較多時,要擺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離主人的座位遠近而定。外國習慣,男女摻插安排,以女主人為準,主賓在女主人右上方,主賓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
?我國習慣按各人本身的職務排列,以便於談話,如果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賓坐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
四、現場布置
宴會廳和休息廳的布置,取決於活動的性質和形式。官方正式活動場所的布置,應該嚴肅、莊重、大方,不宜用霓虹燈作裝飾,可用少量鮮花(以短莖為佳)、盆景、刻花作點綴。如配有樂隊演奏席間樂,樂隊不要離得太近,樂聲宜輕。最好能安排幾曲主賓家鄉樂曲或他(她)所喜歡的曲子。
一般說來,宴會可用圓桌,也可用長桌或方桌,一桌以上的宴會,桌子之間的距離要適當,各個座位之間也要距離相等。冷菜會的菜台用長方桌,而酒會一般擺設小圓桌或茶幾。宴會休息廳通常放小茶幾或小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