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入席後,如果是站立主持,應雙腿並攏,腰背挺直。持稿時,右手持稿的底中部,左手五指並攏自然下垂。雙手持稿時,應與胸齊高。坐姿主持時,應身體挺直,雙臂前伸,兩手輕按於桌沿。主持過程中,切忌出現搔頭、揉眼、蹺腿等不雅動作。
4.主持人言談應口齒清楚,思維敏捷,簡明扼要。
5.主持人應根據會議性質調節會議氣氛,或莊重,或幽默,或沉穩,或活潑。
6.會議主持人要控製會議進程,避免跑題或議而不決,並且要控製會議時間。
(二)班會座次安排隹
班會的座次安排決定班會的成功與否。因此,要特別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有嘉賓觀摩,他們一般坐在教室的後邊,或者是比較靠裏的位置。以教室的門為基準點,裏側是嘉賓的位置。
(三)參力口會議者禮儀
1.與會人員要按時到會,遵守會議紀律。開會時要尊重會議主持人和發言人。當別人講話時,應認真傾聽,可以準備紙、筆做記錄。不要在別人發言時說話、隨意走動、打哈欠等。會中盡量不離開會場,如果必須離開,要輕手輕腳,盡量不影響發言者和其他與會者,如果長時間離開或提前退場,應與會議組織者打招呼,說明理由,征得同意後再離開。
2.會議發言者應衣冠整齊,走上講台應步態自然,剛勁有力,體現一種成竹在胸、自信自強的風度與氣質。發言時應口齒清晰,講究邏輯,簡明扼要。如果是書麵發言,要時常抬頭掃視一下會場,不能低頭讀稿,旁若無人。發言完畢,應對聽眾的傾聽表示謝意。自由發言則較隨意,發言應講究順序和秩序,不能爭搶發言。發言應簡短,觀點應明確。與他人有分歧,應以理服人,態度平和,聽從主持人的指揮,不能隻顧自己。
如果有會議參加者對發言人提問,應禮貌作答,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應機智而禮貌地說明理由,對提問人的批評和意見應認真聽取,即使提問者的批評是錯誤的,也不應失態。
3.在開會過程中,如果有討論,最好不要保持沉默,這會讓人感到你對會議漠不關心。想要發言時應先在心裏有個準備,用手或目光向主持人示意或直接提出要求。發言應簡明、清楚、有條理、實事求是。反駁別人不要打斷對方,應等待對方講完再闡述自己的見解,別人反駁自己時要虛心聽取,不要急於爭辯。
在家長會中怎麼樣展示教師的禮儀風範?
教師在工作中,時常與家長進行溝通,此時的禮儀,不僅反映教師個人的修養,也代表學校的形象,因此,教師要嚴格遵守禮儀規範。
家長會,是學校、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各方麵表現的重要渠道。家長、老師、
孩子對“家長會”的態度是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觀念,看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家長會本應是一次絕好的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麵相互交流、協調的機會。怎麼會出現學生懼怕開家長會的現象呢?家長會怎樣開才能使家長和學生都滿意,使家長、學生與學校教師走得更近,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最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家長會應該在彼此尊重、
一、家長會的目的
1.與家長溝通,加深雙方對學生的了解。
2.向家長宣傳,幫助家長正確地教育子女。
3.向家長展示,讓家長認識老師、理解老師,從而支持老師的工作。
二、家長會的禮儀
1.提前書麵通知家長。家長會的時間要選擇多數家長有空的時間,而且要提前一至兩周以書麵的形式通知家長,避免出現“叫你媽明天來學校”等師霸作風。這是教師禮儀中的大忌。
2.努力創設和諧氛圍,注重情感作用。為使家長會真正發揮其交流、溝通的作用,讓家長感覺既隆重又親切,使之自然而然對校方產生一種心心相印的感情,教師在會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環境布置得整潔些,備好富於情感的歡迎標語、溫馨的鮮花盆景、供家長翻閱的資料、班級標示牌、飲用水等。教師還要備好課,以表示教師對會議的重視、對家長的尊重,讓家長感覺到您是用精心的準備來迎接他們的。
3.與家長平等交流,友好協商。大多數教師,好為人師是習慣。大多數家長,無論本人身份、地位、文化高低,顧及孩子的緣故,對教師都會恭敬三分,這使得部分教師忘記了自知之明,在家長會上常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家長講話,甚至訓話。其結果呢,家長隻能遷怒於孩子,開完會回家把孩子怒斥一頓甚至加以拳腳,因為孩子讓家長丟了臉。因此很多孩子怕開家長會,很多家長也怕開家長會,因為每一次家長會都會傷害一批家長的自尊。教師應明確家長與教師的關係,這是一種平等的教育夥伴之間的關係。教師在家長麵前要親切自然、溫文爾雅。一切都是協商和討論,隻要教師對家長待之以禮,講之以理,任何一位家長都是願意和老師配合的。
4.多給家長發言的機會。開家長會,應把家長視為客人。在家長麵前,切忌用給學生上課的那種口氣講話。對於個別違紀的學生應單獨和家長會麵,要商榷教育措施,避免在大庭廣眾下點名批評,給家長難堪,造成尷尬局麵。隻有以誠相待,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才能把家長會開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取長補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