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辦公禮儀(2)(1 / 3)

辦公室裏“安全第一”。即使是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也還是要以工作為重。公私分明的人是大家最欣賞的類型,而敬業不僅僅意味著勤奮地幹活,更意味著以大局為重,不把私人領域的事情帶到工作中來。

有些很個性化的東西,如果不是體現在工作的創意中,最好別表現得太淋漓盡致。因為個性是私人的,而工作是大家的。在工作場合,還是多一點共性,隱藏一點個性為好。

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夥伴關係,彼此心照不宣地遵守同一種“遊戲規則”,一起把“遊戲”進行到底。更多的時候,你需要去體諒別人。站在同事的角度替他們想一想,也許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情不該讓別人知道。

同事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有著平常的善良與平常的心計。很少有人刻意去傷害別人,但彼此知道得太多,無心的傷害就更加不可避免。

三、密切同事關係不必交換隱私

除了自己對隱私的把握尺度以外,如何應對別人的關心或者窺探也是一門藝術。比如當同事親切地問起,“你最近怎麼樣啊?”尤其是和你的女(男)朋友,或者老婆(公)怎麼樣啊這類話題時,除了大而化之地說“還行”或者“挺好”之外,你還能怎麼辦?你知道對方是出於善意的關心,你也知道對方期待著你在“還行”或者“挺好”之外能再多說點什麼,以顯示你們的關係比一般客套更進一步。但無論如何,這時候必須謹記,千萬別把人家當成了心理醫生。

有的人會認為關心別人的私事是一種關係親密的暗示,或者是導向親密關係的途徑。事實上有些東西是不方便與人分享的,所以在希望別人不要探視你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將心比心,你也不要用談論私事的方式來拉近和同事的關係。

四、侵害隱私權的表現形式

實踐中,侵害公民隱私權的常見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開宣揚、報道、談論他人隱私或秘密傳布,擴散他人隱私。

2.偷看、偷聽有關隱私的書信、日記、錄音、錄像,並加以擴散。

侵犯隱私權的相關法律規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査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査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査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隱匿、毀棄;除因追査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法進行檢査,或者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開拆、査閱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開拆、査閱。

教師在班會中應該表現出什麼樣的禮儀風格?

一、班會的準備工作

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全體學生的會議或活動。它既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引導和教育的重要途徑,又是培養和展現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和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的一種主要形式,同時也是處理、解決班級問題,開展各項活動的有效途徑。

1.確定班會時要有針對性和預見性。

2.班王會的籌備與組織要有實效性、主動性和整體性。

3.教師對班會要有指導。

4.班會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班主任要對學生的觀點和看法加以及時的引導、提煉和總結。

5.教師在召開班會時,最好不要拖泥帶水,否則不僅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6.教師在班會總結時,要實事求是,一視同仁,不偏不倚。

二、班會程序及分工

(一)班會程序

1.班會開始。

2.主席就位、嘉賓入位。

3.全體肅立。

4.教師、學生代表發言。

5.進行主題活動。

6.教師講評。

7.散會。

(二)班會分工

1.王持人:班長。

2.出席:班級全體同學。

3.列席:嘉賓、班主任。

4.記錄:宣傳委員。

5.班長宣布本次班會議題。

三、班會禮儀

(一)班會主持人禮儀

1.主持人應衣著整潔,大方莊重,精神飽滿。

2.走上主席台應步伐穩健有力,行走的速度要因會議的性質而定,熱烈的議題步頻應快,莊重嚴肅的議題步頻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