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照著家長這張鏡子在學樣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覺影響著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鏡子”,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怎樣的人。
眼科診室裏,擁滿了看病的人。看到那一個個天真的卻是低視力的孩子,我痛在心裏。今天的我,轉換了身份,不是醫生,而是患者的家屬,領著孩子來看病。排在我前麵的是一個看上去和我兒子差不多大的5歲的男孩子,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小男孩由母親領著,站在隊伍裏。孩子的父親皺著眉頭坐在門口的椅子上。
等待中,我和那個孩子的母親聊了起來。孩子的母親告訴我,半年前,他的孩子被檢查出了弱視,後來配了眼鏡,可是感覺效果不好,孩子的視力沒有多少改善,所以今天來複查。我們說話期間,我的孩子和那個孩子也很快混熟了,互相出著鬼臉,說著他們喜歡說的話。
我問孩子的母親:“你是怎樣發現的?”她說:“我發現孩子喜歡側著臉看東西,所以就到醫院檢查了,沒有想到他一隻眼有弱視。你呢?”我告訴他:“我是無意給孩子測了一下視力,發現他左眼視力不好,就趕緊領他來看。”此時的兩個小男孩子,已經忍不住久站的無聊,竟然嬉笑著追逐起來。我和那個母親不約而同伸出胳膊,把孩子拉回了人群:“聽話,別喊叫,不然看病的醫生就聽不見病人說話了。”為了防止孩子再次亂跑,我們都把孩子抱在了懷裏。
終於到了那個孩子檢查的時候了,檢查中,孩子的母親問老教授:“為什麼我的孩子視力沒有好轉?都戴了半年眼鏡了,感覺視力下降了。”教授觀察了一下孩子的眼鏡,問:“你在哪兒配的眼鏡,鏡片已經毛了。”孩子的母親說:“好像在兒童醫院。”老教授說:“你不應該在那兒配,那裏沒有這裏正規。”“什麼呀,就在這裏配的!”坐在門口的小孩子的父親忽然走進診室大聲喊了一句,聲音裏明顯有不滿。教授問:“你們剛才不是說在兒童醫院配的嗎?”“她有病!你聽她胡說!我們就是在這裏驗光,在這裏配的眼鏡。怎麼越治越差!”孩子父親的話冒著火藥味道。教授的臉上明顯露出難堪的樣子。
診室裏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大家都瞪著眼,張著嘴,吃驚地看著這個正在發火的父親。教授低著頭,看著病曆,停頓了一下,對孩子的父親說:“你帶孩子去驗個光,驗完再說吧。你先去交費吧。”說完,遞給那個父親一張交費條。孩子的父親拿過交費條,皺著眉頭扭頭向室外走去。出門時,他猛一甩手,門在他身後“砰”的一下關上了。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老教授皺著眉頭對孩子的母親說:“你那位怎麼火氣這樣大?”孩子的母親低著頭,紅著臉,沒有吭聲。她站起身,準備離開診室。她的孩子掙開母親的懷抱,快樂地奔向診室門口,沒有想到,他忽然學著他爸的模樣,猛一關門,門“砰”的又一次重重關上了。人群發出唏噓之聲。我看在眼裏,忍不住說了一句:“哎,家長什麼樣,孩子就學什麼樣!”“哈哈,家長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我的兒子忽然大聲學著我的腔調說了一句。
萬萬想不到,我的兒子對剛才發生的事情很感興趣,他忽然掙開我的懷抱,跑到門口,“砰”的一聲也把門關了一下。原本坐在一邊的他的爺爺一把拽過孫子,吼了他一聲。我感覺臉很紅,生氣地對兒子說:“你再那樣,小心我打你。”兒子一點也不害怕,向我做了個鬼臉,又向診室門口走去。他爺爺揪住他,照屁股上給了一巴掌。兒子哇哇哭了起來。我趕緊把孩子抱出診室大廳,對他說:“不能那樣!那樣是不禮貌的,壞孩子才那樣做。”兒子一臉迷惑:“為什麼不禮貌?”“你那樣關門,影響了醫生工作,醫生生了氣,就不能給你好好看病了。”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