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兒科醫生給家長的心裏話(4)(1 / 3)

過年的時候,我收到一封患者寄來的信,是我曾經主管的一個小患兒寄給我的。信的第一句話是孩子寫的,孩子隻寫了一句:“祝福劉阿姨新年快樂”;後半部分是孩子的父親寫的,孩子的父親寫道:“孩子在您和教授以及許多好心人的嗬護下,恢複得很好。我們很懷念在西安那段令人難忘的時光,尤其是您為病人換位思考的思想,都是我們一生難忘的。希望您早日當上教授,為更多的患兒解除病痛……”

看著孩子父親稱讚的話語,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有患者說,醫生當久了,就會變得很麻木和冷酷,因為經常麵對死亡,就習以為常了。這是患者對我們的誤解,醫生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大多醫生都是好的,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自己主管的病人順利地治療,健康地出院;有醫生說:“醫患關係太難處理,患者要求太高,不講道理。我們想著如何治療疾病,患者卻想著如何找我們麻煩。我們經常是出力不討好。”這是醫生對患者的誤解。其實有病的患者最痛苦,我們要理解他們,容忍他們發脾氣。大多時候,隻要我們能換位思考,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就解決了。

如今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加上媒體總喜歡報道一些負麵的新聞,於是我們這些常年超負荷工作的臨床醫生轉眼間都變成了“白狼”和“烏鴉”。我們似乎一無是處!其實哪個職業都有好人和壞人。但是我堅信,好人還是占絕大多數!

好好想一想,所有的現狀,都不是大家故意要這樣的。一方麵是我們醫患溝通得遠遠不夠,服務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麵是患者對我們信任度不夠。其實這也不全是壞事,因為這間接說明了人類對醫療服務亟待進一步提高的要求。

我的一些學生曾問我一個問題:“如何能當一個好醫生呢?”我對他們說:除了不斷學習以外,應該還要有四個心和一個換位。

四心就是愛心、良心、責任心和自信心,換位就是能學會換位思考。有了這幾個“法寶”,相信我們的患者對我們會越來越信任。

我想,隨著我國醫療製度的逐漸完善,醫患關係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命運有時候不一定像安排的那樣

“一個人的命運有時候不一定像命運安排的那樣。我就是一個例子,幾年前查體,醫生發現我的心髒有問題,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沒有一點症狀,活得好好的。所以,我在想,這個孩子也如此,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我們就接受她,給她一個生的機會。”深夜,產房忽然打來電話:“一個複雜先天性心髒病的孩子要出生了,請你們來產房會診一下。”在產房裏,我見到了剛出生的小孩子,她哭聲響亮,但是四肢末端發紺。產科大夫對我說:“孩子的家長是心外科大夫,很好溝通,孩子的情況和預後,他都知道。我問他為什麼要這個孩子,他這樣對我說,給孩子一個機會……”心外科的大夫孩子是先心!我的心顫動了一下。這樣的結果會帶給這個大夫以及家人怎樣的打擊?給孩子一個機會!這又是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決定!

在產房外麵,我見到了孩子的父親,他一臉的淡定,看到我推著暖箱出來了,他幫著我一起推著暖箱。回到了新生兒科,我讓孩子父親在等待區等我,我到病區去取病危通知單和住院須知。

在簽字區,我和孩子的父親麵對麵地坐著。我掏出了厚厚的一遝住院須知和病危通知單,然後準備向他說孩子的病情和住院須知。孩子的父親打斷了我的談話:“這些我都知道,我不看了,你給我吧,我簽字。”夜,靜悄悄的。簽字室裏,隻能聽見筆尖劃在紙麵上的沙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