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同心境內的古文化遺存(1)(2 / 3)

1985年夏,國家文物局批複,同意組成聯合發掘隊。參加發掘的工作人員除了前麵介紹的同誌外,還有剛從北京大學考古係畢業的李進增同誌和同心文管所的張宏、虎淑芳、王軍同誌。8月下旬開始發掘,李進增同誌主要負責繪圖,我和鍾先生帶領其他同誌在雇傭民工挖開的墓室內進行清理,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便發掘了27座墓葬,出土了幹餘件文物。

27座墓葬,大部分是土坑墓,其埋葬形製有著明顯的匈奴墓特點。墓的地表沒有封土堆,與漢墓堆置土堆墳塚和陵園附置物(石碑祭文等)有很大區別。墓的形狀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沒有發現合葬的情況。大一點的墓幾乎每個墓室都有木質葬具,但已朽,看不出其結構形狀。墓口北端深1米的坑壁上大多設有土龕,內置陶器或漆器(有耳杯、盤等)。棺的周圍有熟土二層台,人骨頭向北,大部分為足高頭低。偏洞室墓發掘出6座,墓道底部有牛、羊頭、蹄骨等殉葬品,隨葬物品較多。有陶器、銅器、鐵器、珠飾、海貝、金器、骨器等1600餘件。陶器紋飾以波折紋為主,與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匈奴人陶器相同。銅器中有600餘件五銖錢,說明匈奴人也是以漢朝鑄造的五銖錢為通行貨幣。隨葬品中最具特色的是20多件透雕銅帶飾,其形狀有長方形、馬蹄形、刀把形,透雕的圖案有雙龍、雙駝、雙馬、雙羊、虎食羊、龜龍、人物、車、馬等圖形。這種銅牌,以前在俄羅斯曾多有出土,俗稱“斯基泰銅牌”,其用途不甚明了。由於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故在歐洲文物市場上也頗受人們的喜愛。銅帶飾的背麵殘留有皮條,皮條上有穿帶飾鈕的透孔,可見銅帶飾是固定在皮帶上的,是匈奴人經常佩戴的腰帶扣飾。

同心倒墩子漢代匈奴墓的發掘,使我國考古界第一次較為深入地了解了匈奴墓及其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價值。發掘的全部材料,經過整理研究,已形成報告,發表於《考古學報》1988年第3期。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關注。1993年,在由陝西省博物館主辦的陝、甘、寧、新、青五省(區)參加的“漢唐絲綢之路文物展覽會”上,這批銅牌作為重要展品參加了展覽。1990年以來,以專門研究匈奴文化而聞名世界的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埃瑪邦克女士曾兩次來到寧夏同心,仔細考察了倒墩子匈奴墓出土的文物。回國後在其《東方歐亞大陸草原的古代青銅器》一書中作了詳盡的介紹。

二、唐代慕容威墓誌及長樂州、安樂州

1974年,寧夏博物館在同心下馬關趙家廟村清理了一座吐穀渾王係慕容威夫婦合葬墓。墓誌銘(現藏寧夏博物館)記敘了墓主為西晉昌黎公慕容嵬後代。其曾祖諾曷缽,祖父慕容忠,父慕容宣徹。慕容威死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葬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生前“先拜左武衛郎將”,後“榮遷左領軍衛大將軍,仍充長樂州遊弁副使”。這座墓葬,在清理時發現,曾是一座被盜掘過的唐墓。隨葬品僅剩白瓷小盒二件,白瓷小碗一件,唯有出土的墓誌銘十分珍貴,為研究唐代吐穀渾的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慕容威墓誌寬87厘米,高81厘米,厚15厘米,係用黑灰色青石製成。因石質欠佳,表麵有疵點,個別文字不清。誌文共33行,用行書撰寫,其內容如下:

大唐故左領軍衛大將軍慕容口口君誌銘並序

原州都督府功曹參軍趙恒撰

君諱威,字神威,其先昌口口也,即前燕口口武宣皇帝口口。君以瑰才,環生奕荒,濟美盛德,榮不墜勳。唯賢曾祖缽,尚太宗文武聖皇帝女弘化公主,拜駙馬都尉,封河源郡王,食邑三千戶。尋進青海國王食邑一萬戶,特賜實封三百戶,贈口國口王。食邑一萬戶。姻連戚裏,寵錫桐珪,燕口於子孫,衣冠盛於門閥。祖忠,特襲封青海國王,拜右武衛大將軍,封成王,降金城公主,即隴西郡王之長女也。承家赫奕,繼業曾高時秀,有開國華誕寶。父宣徹,封輔國王,聖曆初拜左領軍衛大將軍匡讚社稷,翌載聖明,著定業之功當建侯之,會夫人博陵崔氏,特承恩製,封博陵郡太夫人。家傳典則,天錫榮號,慶流胤嗣,義闡閨庭。君口人倫,性稟嶷,孝友內行,口忠外節。文可以緯俗,武足以經邦,以材略聞天,特承恩獎,解褐拜左武衛郎將。口高製勝,氣逸清邊,舉必合權,智無口榮,遷左領軍衛大將軍,仍充長樂州遊弈副使,將統戎族。輯寧沙塞,戎人務於東作,虜馬讋於南向,由是息奸屏網,靜以懷仁委口輸,琛靄其從化,虞衡得順時之利,罟無口令之采。君以藝超衛、霍,識口孫、吳矛戟森然,俎豆斯在,風姿耿介,有難犯之色。禮樂閑和,口好賢譽,弱歲慕奇術,壯年口書劍,雖友於聞奇,卓立傑心,不外物學,常師器宇,苞借籌之能,功名得搴旗之掖。須歲,天子嘉之,朝廷聞之,士林師之,兄弟愛之。君子以為得賢繼翳,君克似其先矢,方將侍丹禁趨紫宸,出青口,乘朱輪,是同蕭曹之位。豈居絳灌之列,於戲!吳穹不惜哲人,其萎以至德元年正月五日嬰疾,春秋六十有二,終於長樂州私館。夫人封氏,封平陽郡夫人,武周魏王承嗣之孫,太仆卿燕國公延壽之女,學冠曹室,文推謝庭,孀幼成居,冰雪其操,勤念齋潔,自捐形生,專心真如,不息晝夜,俄爾遘疾,享年乾元元年七月十日,終於私第。長子全,襲左領軍衛大將軍;次子億,拜信王;口季子造種,幼未仕,唯爾不識禮知節。哀集蓼莪,慟深龜兆,逾曹參之紇漿,類高柴之血存沒,永隔空悲,悵虛懸。孤弱相依,盡為鴿原所育,僉謂教感天地,儀通神明,爰征古禮,是托塋域,即以乾元元年十月庚子朔十日己酉,同定於州南之原,禮也。靈車告行,曉挽將發,天慘隴霧,風悲忪月,邑人以之罷市,過客由其膊驂,仆素欽仁賢,作椽鄰境,昭仲遺愛,直書斯文,用傳不朽,以誌貞石。詞日:錫姓命氏,茂德其昌;以封以襲,為侯為王;慶承寶係,姻美銀璜。朝烈舊德,邦家寵光。間出仁賢,才兼文武。艱危著節,社稷匡主。凜凜冠軍,英英慕府。軒墀入衛,戎夏宣撫。夙承榮獎,初拜虎貴,赫奕人望,聲名後昆。時稱壯勇,天降殊恩。茅土累縈,光華一門。火豈傳薪,人從逝水。送終附葬,奠酌禋祀。耰耰行徹,哀哀胤子。埋誌石於泉途,頌德音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