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的右側是紅軍當時使用的一麵旗,在旗邊白布上寫著“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③,旗上有一顆紅星,中間是鐮刀和斧頭。左側就是謝立全頭戴紅軍八角帽,身向前傾,腰挎手槍,手握軍號。年輕英武的麵孔透出堅毅果敢勇往直前的必勝信念,真是無聲勝有聲。正是這張照片,真實地反映了紅軍的革命實踐和斯諾對紅色中國的真實報道。它使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知道了中國紅軍的英勇事跡,也激勵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共同奮鬥。
注釋:
①肖華當時任紅一方麵軍紅二師政委,他在1936年8月給斯諾寫的采訪日程表原件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保存。
②紅軍當年是與東北軍何柱國部、國民黨軍王均部、寧夏馬鴻賓部在寧夏韋州,惠安堡、鹽池一帶對峙。
③“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是紅軍東征山西時就用的稱號。西征時雖組成了“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仍用東征時的稱呼,而不用中央紅軍長征時“中國工農紅軍”的稱呼。
熱血忠魂——馬雲清
顧永存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戰鬥,第一次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馬雲清就是同心籍赴朝抗美的誌願軍戰士之一。
馬雲清,寧夏同心縣下馬關鎮西溝村人,回族,生於1915年。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時任65軍153師577團炊事班戰士,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同年入朝參戰。1951年2月,馬雲清所在部隊進軍朝鮮,馬雲清負責運送軍需物資,途中下起了瓢潑大雨,道路泥濘難行,為了確保這批物資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戰士們都加快了行軍速度,馬雲清走在最危險的路段,由於山高、坡、路滑,他不慎滾下山坡身受重傷。但他並沒有停下來休息,而是咬著牙關忍著巨大的疼痛,硬是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鑒於他的英勇表現,誌願軍司令部特為他記三等功一次。
馬雲清受獎後沒有居功自傲。1951年4月,連經幾次激烈戰鬥,他又重立新功,被記三等功兩次。
1951年4月,中國人民誌願軍65軍153師577團與美軍激戰三天三夜,戰鬥異常艱苦,戰士們都粒米未進,饑餓嚴重威脅著全體指戰員的生命。部隊首長多次派人上火線送飯,但由於敵人火力封鎖嚴密,送飯戰士不幸壯烈犧牲。在這危難關頭,馬雲清主動請纓,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他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突然一發子彈擊中了他的小腿,頓時血流如注,他懷著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和對戰友們的滿腔熱情,撕破軍褲,用布條緊急包紮後,忍著劇烈的疼痛,終於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戰士們的手中,受到了戰士們的熱情讚揚。1954年馬雲清複員回家,在家務農期間,他辛勤耕作、任勞任怨,雖身為功臣但從未向政府提出過任何要求,始終保持和發揚著部隊的光榮革命傳統。1981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6歲。
正是由於有成千上萬個像馬雲清這樣的優秀兒女,以他們赤膽忠心保家衛國的熱情,才鑄就了朝鮮戰爭的光輝勝利;也正是由於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抗美援朝的生死戰鬥中所表現出的高尚、無私和英勇不屈,因而大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威望。打出了軍威、國威,打出了民族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強。英雄的事跡永留青史,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清代回族將領——金國正
馬振福
金國正,同心縣(半個城)人,回族,生於清順治末年,卒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享年60有餘。
金國正幼年時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以流浪做苦力度日,被當時住在中寧的舅舅收養。青年時,身材魁梧,膽大心細,力氣過人,時清政府招募兵馬,被舅父送去從軍,據說開始在安徽和兩廣(廣西、廣東)當兵,後又調到山東一帶任尉官,期間東南沿海一帶經常發生海盜(俗稱“水賊即日本倭寇)為患,或從渤海乘船上岸侵擾中國邊境,或潛水搶劫中國官商民船,嚴重阻礙了水上交通。清政府曾派兵予以防禦,但難以奏效。清軍總兵召集部下,商議滅賊之策,苦無良策。金國正毛遂自薦,獻計說,可用石灰滅賊,就是每船裝上十袋生石灰,集中於二十多條木船內偽裝成“貨”船,然後誘敵深入,待倭寇前來搶“貨”時,清兵則可速將船內石灰拋入水中,生石灰遇水即刻產生高溫,沸騰的海水直燒得水賊鬼泣狼叫死傷大半。從此日本倭寇再也不敢搶劫中國的貨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