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我給斯諾送戰馬(4)(3 / 3)

四、鄭雲亭

鄭雲亭雖已是92歲高齡的離休老幹部,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精力。據中衛縣老幹部局的同誌講,每到學習日她還來參加集體學習,受到人們的敬重和欽佩。

1914年鄭雲亭生於今同心縣(時稱鎮戎縣)下馬關鎮紅城水村,17歲與鹽池縣城聶秉和結為伉儷。

聶秉和幼年喪母,十多歲時父親遭寧南土匪楊老二殺害,被曾任豫旺縣(今同心縣)縣長的伯父聶繼善收養。他小時勤奮好學,二十出頭去吳忠一家店鋪學做生意,結交甚廣,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對社會上的剝削欺詐,腐朽虛偽,親眼所見,深惡痛絕。1931年伯父在戰亂中被殺,他回鹽池操持家務。

1936年6月20日,西征紅軍圍攻鹽池縣城,守敵派人出城打探情況,聶秉和自告奮勇出城,敵人信以為真。他出城後,將守敵兵力部署情況,詳細報告了紅軍又回到城裏。21日夜,紅軍一舉攻克鹽池城。聶秉和與其他幾位好友立即去參加了紅軍。他帶頭將城內二十多間房子及財產捐獻出來,分給貧苦人民,將自己破落封建家庭情況和鹽池各階級狀況,寫成材料向部隊首長作了詳細彙報。部隊黨組織對這位革命熱情旺盛的青年很信任,讓他擔任了鹽池縣革命委員會的民政委員。每天打土豪、分財產,為部隊籌集糧款,投入了忘我的工作。那時他家住在鄉下,人們議論說:“聶秉和被紅水水灌滿了。”鄭雲亭的叔伯嬸娘(即婆婆)要她進城勸回聶秉和。到城裏後,鄭雲亭請了姓徐的一個姑爺,找來了秉和,見他神態堅毅、舉止果敢的樣子,似乎跟以前判若兩人。鄭雲亭知道他深明大義,是個說一不二的硬漢子,自己要幹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他下定決心要跟紅軍幹革命。鄭雲亭被丈夫無私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此時她覺得丈夫更加讓人敬重和愛慕。眼裏閃出了喜悅的光彩,她深情地說:“老聶啊,要多加保重。”聶秉和見妻子這麼通達,對她的支持表示感激,簡要講了幾句紅軍的革命主張和政策,就匆匆離去。

鹽池縣對不法商會會長秦潤堂、教育局局長顏生光,公審批判。顏是秉和的姑夫,秉和以革命大義為重,不但不講私情反而揭露了他們的罪行。有人當著鄭雲亭的麵說:“聶秉和連親戚都不認了!”她聽到後氣憤地斥責道:“紅軍好人一個不抓,壞人一個不放過!”於是人們又說鄭雲亭也變紅了。

聶秉和很有智謀,能深入群眾,他隨同紅十五軍團敵工部長唐天際往返豫旺、同心、鹽池等地開展工作,成立了“停戰抗日促進會”,他任副會長,還去同心洪崗子把唐天際書贈大教主洪壽林“愛民如天”的錦幛,親手交給洪教主。在丈夫的影響下,鄭雲亭對革命有了明確的認識。山城堡戰鬥後,聶秉和在羊圈山一帶開展工作,鄭雲亭去探望丈夫,秉和驚訝地說:“現在正準備再次跟胡宗南決戰,你怎麼來了?”她告訴丈夫:“我要跟你一起去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