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弘揚優良學風努力開創國史研究新局麵(1 /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李捷

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在舉國上下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前夕,曆時二十載、凝聚著老一輩理論工作者和國史工作者心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終於出版了。這是國史研究的一項基本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翻看這部厚重的史書,不由得對老一輩國史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和優良學風心懷深深的敬意。

第一,我們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著史立言,秉筆為公的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事關人民根本利益,切不可當作一般學術問題來對待。在國史研究中,始終有個根本立場問題。是否站在黨和國家的立場上,是否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秉公修史,得出的結論會很不一樣。如果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來修史,就會在錯綜複雜的曆史現象中,分清什麼是主流與支流,什麼是本質與現象,什麼是必然與偶然。反之,如果站在錯誤的立場上,就會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將支流說成是主流,將錯誤無限放大,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從而根本否定黨和國家的曆史。在這個根本問題上,老一輩國史工作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牢記自己肩負的使命,嚴格遵循“兩個曆史決議”和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始終堅持維護人民共和國尊嚴和榮譽的原則,充分發揮國史“存史、資政、育人、護國”的作用。他們不斷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中獲得思想理論指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從中共黨史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繁榮發展中借鑒研究成果與方法。在他們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下,這部國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第二,我們要學習和弘揚他們堅持曆史唯物主義,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理的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是一項嚴肅的事業,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這個理論,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曆史唯物主義。曆史現象錯綜複雜。現象與本質,偶然與必然,動機與效果,過程與階段等等,相互交織在一起。評價曆史的人,從不同的理論出發,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唯物主義,才能在國史研究中劃清同曆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界限,科學評價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認清曆史發展規律,深刻而又令人信服地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係、製度建立和發展的必然性和規律性。

在這個問題上,老一輩國史工作者同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始終自覺堅持用曆史唯物主義指導研究,在收集積累大量翔實的曆史資料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曆程做了全麵係統的闡述,對這一過程中的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做了科學準確的分析,對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新社會偉大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中的創造實踐,給予了充分地反映。

科學研究工作又是一項永無止境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事業,需要堅強意誌、不斷奮鬥和艱辛努力。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國史的編纂,十分複雜而艱巨。既要自覺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又要自覺抵製唯心主義和曆史虛無主義的各種幹擾;既要充分反映新中國建設和改革取得的輝煌成就,又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探索中遭遇的曲折和挫折;既要充分發揮當代人寫當代史的特長,又要克服當代人寫當代史的局限。在老一輩國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使這部國史成為進行樹立正確曆史觀教育的好教材。

第三,我們要學習和弘揚他們善於運用科學分析的方法,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曆的失誤和曲折的實事求是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曆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探索史、建設史、發展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史、建設史、發展史。既然是探索,既然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就不可能沒有曲折,不可能不犯錯誤。在這段曆史中,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共和國的開創者、我們黨的領袖毛澤東同誌在其晚年也犯了嚴重錯誤。在這之後,是鄧小平同誌帶領全黨全國人民一麵大膽撥亂反正,重新恢複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麵目,一麵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將失誤的教訓轉化成為寶貴的財富,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於這樣一個曲折發展的曆史,顯然是不能用形而上學或主觀主義的方法來隨意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的,必須用科學分析方法和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全麵的分析。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是國史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