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哈佛財富心理課——賺錢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3)(1 / 3)

那天,他們一無所獲地回去了。可是後來,他們再來鎮上,西瓜總是第一個賣完。因為他們那次送人家西瓜,人家記著他們的好,也因為父親的話,大家也都相信他們的西瓜最新鮮。

多年之後,他擁有了一家食品工廠,他依然記得當年和父親賣西瓜的事。

金融危機爆發,他的工廠被迫停產,產品積壓在倉庫裏賣不出去。他召集工人們開會,說:“現在工廠停產了,我把工資都結給你們,另外每個人都可以挑上自己喜歡的食品帶回家。”

那些食品是出口的,價格不菲。工人們樂得不行,大包小包地帶回家。工人們帶走的畢竟是少數,他又把食品送給附近的居民,送給有業務沒業務的商店和超市。

市場複蘇了,他的工廠訂單出奇的多。好多工廠都遭遇用工荒,招不到人。而他的工廠,工人們蜂擁著前來報名,既有原來的老工人,也有慕名而來的新工人。因為他的免費贈送,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工廠。他立即投入生產,並擴大生產規模。

與其守著“財富”,看著它們變質,不如免費送給需要的人。免費和賺錢,從來就不是矛盾的。舍得讓別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可以讓我們贏得更好的未來。

貪婪是一口陷阱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意誌是無限的,但實行起來卻往往有許多不可能;欲望是無窮的,然而行為必須受製於種種束縛。”這句名言受到了哈佛大學的推崇,他們要求自己的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欲望”,千萬別掉入了貪焚的怪圈,從而無法自拔。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不願放棄,而且得隴望蜀,不知滿足,結果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現代社會是一個物欲橫流、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心中的欲望,便被挑逗得像是看見紅色鬥篷的鬥牛;看著別人暴富的經曆,我們很容易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時尚名牌漫天飛,哪能心如止水;寶馬香車招搖過市,你的心早已蠢蠢欲動;更不能忍受的心癢是別墅洋房的誘惑……

所以,我們很容易被世上的名利、金錢、物質所迷惑,心中隻想得到,隻想將其統統歸於己有,而不想舍棄,更舍不得放下。於是心中就充滿了矛盾、憂愁、不安,心靈上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以至於活得好累,好累。

許許多多的俗人把自己牢牢地捆綁在欲望的戰車之上,然後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於是,不斷膨脹的物欲、工作、責任、人際、金錢幾乎占據了現代人全部的空間和時間,有時候甚至連吃飯、喝水、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他們總是想賺更多的錢、找更好的工作、升更高的職位、住更大的房子、開更豪華的車子等等,然而一旦擁有之後,很多人反而會產生一種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氣去追逐這些東西,表麵上看來該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為什麼自己卻並沒有變得更滿足、更快樂?看看下麵這個農民的故事,你會明白為什麼得到那麼多,還是不快樂。

從前有個農民靠打柴為生,長年累月辛苦勞作,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窮困的處境。他早就不記得自己曾在佛前燒了多少炷高香,祈求佛祖降臨好運,幫他出苦海。佛祖果然慈悲,有一天,山民無意中在山地裏挖出了一個百十來斤重的金羅漢,轉眼間他過上了自己夢想中的生活,又是買房又是置地,而他的朋友一時間也增加了很多,他們紛紛前來向他祝賀。

可是這個農民隻高興了一會,接著又犯起愁來,看他愁的像個喪氣鬼,他老婆勸了幾次都沒有效果,不由得高聲埋怨起來。

“你一個婦人家怎麼能理解我的愁事呢?怕人偷隻是原因之一啊。”農民歎了歎氣,用雙手抱起頭來。

“十八羅漢我隻挖了一個,其他的十七個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要是那十七個羅漢一起歸我所有,那該有多好啊!”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