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哈佛財富心理課——賺錢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3)(2 / 3)

富蘭克林說:“知足使貧窮的人富有;而貪婪使富足的人貧窮。”想想看,這個故事中的農民會麵臨什麼樣的命運呢?貪婪帶給他的隻有貧窮。這個故事也許有所偏頗,但是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貪欲會隨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數量一直增加,償若不控製住自己的膨脹的心理,那麼會越來越大,像熱氣球一樣,而痛苦也會隨著欲望變得越來越多。

人的欲望是難以得到滿足的,原本以為貪心能讓我們得到更多,但事實往往非但不能如願,反而會喪失原來所擁有的。

據說,蜈蚣本來隻有四隻腳,能跑善跳,每天抓蟲子吃,雖然有些辛苦,終歸還可以填飽肚子。但當它看到其他昆蟲有六隻腳就感到心理不平衡了,千方百計祈求神多給它兩隻腳,讓它能捉更多的蟲子吃,神滿足了它的要求。六隻腳的蜈蚣跑得比以前更快了,它就想,腳越多跑得便越快,於是它又祈求神再多給它幾隻腳。慢慢地,蜈蚣的腳越來越多了,從四隻腳到八隻腳,從八隻腳到十隻腳,最後蜈蚣就有了二十隻腳,可蜈蚣卻沒有跑的更快。由於腳太多,彼此互相牽製,蜈蚣再也跑不起來了。

貪得無厭得來的是什麼後果呢?蜈蚣由於太過貪心,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那些滿腹功名利祿的有幾人登上過命運的頂峰呢?貪欲,是他們背在心靈裏的沉重包袱,是悄悄潛伏在他們命運腳下的深深陷阱。他們如果不是被沉重的貪欲壓倒,便是陷入貪欲的陷阱裏永遠無法自拔。但是,那些不計名利的人,他們胸懷陽光,心蕩清風,他們沒有心靈的包袱,人生的峰巔遲早會捧起他們的雙腳,讓他們成為生命的高峰。

貪婪是人生的陷阱,貪婪是人生道路上的障礙。丟掉貪欲,丟掉我們命運的包袱,隻有這樣,我們命運的步履才會輕盈,我們才能抵達人生的頂點。

務實是賺錢的起點

美國的某報曾刊登過這樣一個令人感慨的新聞: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步入政壇之前,是在哈佛大學執教多年的教授。後來,他出任了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國務卿等高級職務,離開了教授崗位。按美國大學的規定,凡從政者不能兼職,必須辭去教授職務,他雖依然具有大學教授任職資格,但不再是哈佛大學的在職教授了。

基辛格從美國國務卿職位上卸任後,很想回哈佛大學再擔任教授,但他同時提出不給學生上課。結果,基辛格的這個要求被哈佛大學婉言謝絕。原因是他不履行教授任課職責,這樣的教授哈佛大學是不需要的。對此,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博克教授解釋道:“基辛格是個學識淵博的人,論私交,我和他的關係也不壞。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課的大人物。”

從基辛格遭到哈佛大學的拒聘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哈佛大學的務實精神。眾所周知,基辛格博士作為資深政治家、外交家,曾擔任過多年政界高級職務,政績不凡,大名鼎鼎,學識和學術水平不同凡響,有相當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哈佛大學卻隻看求職者的任職條件,不太拘泥於他的閱曆和資曆及社會背景,更不看他當年所擔任過的什麼高級官銜。不管你是誰,資曆再老,名氣再大,隻要你不給學生上課,不履行教授的義務,就不再聘任你。也就是說,哈佛大學不要虛設和掛名的教授和學者,也不用名人來包裝和修飾自己。對基辛格這樣的曾擔任政界要職的大牌人物,哈佛也照樣不給麵子。

泰國有個叫奈哈鬆的人,一心想成為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但是,他並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而是相信煉金術會給他帶來財富。他把全部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用在了煉金術的實踐中。不久,他花完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一家人連飯也吃不上了。妻子無奈,跑回娘家訴苦,她父母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於是找來奈哈鬆,對他說:“我們已經掌握了煉金術,隻是現在還缺少煉金的東西。”“快告訴我,還缺少什麼東西?”“我們需要3公斤從香蕉葉下搜集起來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完絨毛後,我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奈哈鬆信以為真,他回家後立即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