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一同前去的其他美國同伴都是波士頓體育協會麾下的運動員,參賽是免費的。而康納利太窮了,他享受不到這種待遇。他這次參賽是在一家很小的體育協會的讚助下才成行的。由於資金緊張,他花掉了自己僅有的700美元的積蓄,才登上了德國的福達號貨船。
就在啟航的前兩天,他傷了後背,幾乎毀了他的全部計劃。幸運的是在從紐約到那不勒斯的17天航行中,他的傷痊愈了。但是剛下船,他的錢包又被人偷走了。這還不算,更為糟糕的事接踵而來。因為希臘曆製和西方曆製不同,比賽在他們到達的第二天就開始了,而不是他們原以為的12天之後;而對他更為不利的是,他的三級跳遠項目的起跳要求是單足跳—單足跳—起跳,而不是他從小練習的傳統跳法單足跳—跨步—起跳。
4月6日下午,三級跳遠比賽開始了。在其他運動員跳完之後,康納利最後一個出場。他走到沙坑前,把帽子扔到了一個別的運動員跳不到的位置上,大聲呼喊自己要跳到帽子那裏去。他在跑道上加速,按照新的規則,先兩個單足跳,然後起跳,最後落在比他的帽子更遠的地方,跳出了13.71米的好成績,成為當之無愧的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
1949年,哈佛大學試圖與他和解,並授予他博士學位。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逆境中堅持自己的決定。麵臨著參加奧運會就要離開學校,且自己自費參賽的嚴峻考驗,詹姆斯·康納利堅持自己的想法,最終博得了勝利。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希望自己奮力追逐的目標能夠實現,但是,相對於世界人口的總數量而言,成功的人遠遠少於碌碌無為者。為什麼成功者永遠是少數人呢?是因為其他的大部分人沒有努力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其實很多人都很努力,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成功呢?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行百裏者半九十。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如果你的目標是走完一百裏,那麼,走完九十裏才算走完一半。這句話既說明了後麵路程的重要,也說明了後麵路程的艱難,而那些不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沒有堅持走完後麵的“十裏路”,正所謂九十九度還差一度才是開水,如果放棄了再上升一度的機會,那麼,這種水就是不能喝的。同理,如果在最後關頭放棄了努力,那麼前麵的所有努力也前功盡棄了。這就像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在《贏在中國》節目上說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輕言放棄。”它們同時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努力隻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那麼,成功還需要什麼條件呢?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故事,它也許能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有一位年輕人,想做蘇格拉底的學生,並且承諾,如果蘇格拉底願意接受他,那麼他將會很勤奮的學習。聽了這些,蘇格拉底隻是笑了笑。有一天,蘇格拉帶著這個年輕人到一條小河邊,“撲通”一聲,蘇格拉底徑自跳進了河裏,他在河裏邊遊泳邊向年輕人招手,於是年輕人來不及思索也跳了下去。沒想到,當年輕人一跳下來,蘇格拉底立即用力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年輕人好不容易掙紮出水麵,蘇格拉底立即再次用更大的力氣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年輕人嚇得拚命掙紮,剛一出水麵,還來不及喘氣,蘇格拉底第三次死死地將他的腦袋按進水裏。性命攸關,這次年輕人本能的使盡渾身力氣掙開了蘇格拉底,朝河岸逃去。他本能地拚命往岸上跑。
爬上岸,年輕人驚魂未定,喘了好一會兒氣才指著河裏的蘇格拉底問:“大師,你這是什麼意思?”然而,蘇格拉底沒有理他,爬上岸像沒事一樣就走了。年輕人似有所悟,追上蘇格拉底,很誠懇地問道:
“大師,你剛才的做法一定是有意義的,可以指點一下嗎?”蘇格拉底見他態度誠懇,於是,站定下來,告訴他說:“你想做我的學生,就必須有非常強烈的決心,就如同你剛才求生的決心一樣,如果隻有勤奮而沒有決心,即使是我也教不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