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哈佛職場心理課——讓快樂成為一種工作習慣(4)(2 / 3)

決心是實現目標必不可少的條件,當決心與目標相結合,就會產生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因此,一個能夠凡事堅持到底的有決心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成功者的賞識,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很多心理學專家都認可這樣的一種觀點:成功與不成功的區別在於前者的態度是一定要成功,而後者僅僅是想要成功,前者比後者更有決心。如果僅僅是想要,可能也就是想想而已,最終還是什麼也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會為了目標想盡各種辦法,因為成功一定有方法。

有一家私營企業老板很喜歡登山,常常利用節假日組織員工登山。宋年雖然已經進入中年人的行列了,但還是和年輕的同事們一起積極報名參加。因為年齡與體能的關係,宋年總是落在年輕同事的後麵。體力好一些的年輕同事似乎輕而易舉地就登上了山頂,而有的因為怕累中途往回返。宋年每次都累得汗流浹背,氣喘籲籲,但是因為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登上山頂,所以還是會一步一步堅持向上爬,直到登上山頂。

那位私營業主自己是一個很有決心的人,他就是靠著一步步的打拚和堅持才小有成就的,所以,他很欣賞宋年表現出來的意誌力。經過登山過程中的幾次觀察後,他覺得宋年所表現出來的決心難能可貴,他總能夠為了自己的目標堅持到底,於是主動給宋年升職。

西華·萊德是一位著名的戰地記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曾記錄過一個關於決心的很感人的故事。在西華·萊德的一生中,他始終記得那句對自己的忠告:“繼續走完下一裏路”。而他這樣記載了與這句話相關的經曆。“那是二戰時候的事。我們被迫跳傘逃生,結果迫降在緬印交界的森林裏。我們當時又累又餓,而且相當害怕,我們必須翻越山嶺,進入印度,大約要步行140英裏。沒有人能夠體會到140英裏對於一些極度緊張和勞累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我的雙腳都起了血泡,但我們不能停下來,我隻能一遍遍地對自己說:繼續走完下一裏路。結果我們成功了。”

100%的意願,100%的決心,100%的成功欲望,才可能有100%的成功。所以,有決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心理學上認為,興趣使人對事物真正關心。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動力。興趣一旦被激發,人們會伴隨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誌努力,去積極地認識事物,因此興趣對我們的事業具有無法替代的促進作用。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教授本

沙哈爾曾經遇到過一名律師,他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拿著不菲的薪水,工作很努力,一周至少要幹60個小時,但業績並不理想,過得很不開心。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裏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說,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

“難道說,在現實世界裏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這名律師說:“不是的,但如果選擇去畫廊工作,一開始時收入就會少很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我雖然對律師樓裏的人很反感,但覺得沒有其他選擇。”

為了金錢的保障,被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他每天並不開心,沒有工作激情,自然也難有大的建樹。據有關機構統計,在美國,有5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對工作沒有興趣,也沒有動力,而出現這一切的原因是他們太看重現實的物質與財富,寧願把自己的未來葬送。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他一定不會取得成就,在所有的商界名人,成功人士中,我們幾乎找不到這樣一個人,他不喜歡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但是卻取得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