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朋友及同伴(2)(1 / 3)

憂鬱和喜歡妄想的人與其他正常人的區別一般都是顯而易見的。患有妄想症的病人對於這個社會以及所有人類都飽含著怨恨,他常常會覺得自己身邊的環境簡直是糟糕透頂了,其他的人也都特別壞,都想來陷害他。患有憂鬱症的病人一般都生活在自怨自艾的環境中,例如,他們常常會想:“我是破壞家庭和諧的凶手。”或者“我把自己的錢都輸光了,看來我的孩子要受到饑餓的威脅了”。可是,一個人責怪自己做錯事的行為其實隻是表麵現象,他的實際意圖是想要指責別人。比如說,有一位活潑開朗、熱愛交際、做事風風火火的女性,在一次意外事故後就沒法再像從前一樣出席各種社交活動了。她的三個女兒都已經嫁人了,所以她感到非常孤單。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的丈夫在這個時候又離開了她。因為之前她是在別人崇敬豔羨的眼光中生活的,所以她受不了現在的狀況,並且想要找回失去的所有東西。她開始到處旅遊,幾乎走遍了歐洲。然而,她實在無法找回自己之前那樣光彩照人、擁有重要地位的感覺,所以,在歐洲的時候,她漸漸患上了憂鬱症。對於處於這種狀況下的她來說,憂鬱症簡直就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她給女兒們打電話,希望她們回家來陪一陪她,可是,她們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大堆借口,最後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陪她。她回到家後,總是在說:“我的女兒們對我都是特別好的。”她的女兒們最後決定讓她獨自生活,並且雇了一名護士來照顧她的飲食起居,而她們則時不時地來看一下她。我們不能從表麵上來看她的話。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幽怨的氣息,任何一個了解她生活現狀的人都會發覺,她總是在控訴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引發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心中長期積累著對別人的憤怒和怨恨,因為想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和照料,所以,他們一般都會表現得灰心喪氣、心灰意懶。在憂鬱症患者的最初記憶中,一般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我記得我非常想要躺在公園的長椅上休息,可是哥哥已經先我一步坐在那裏了,所以我不停地哭鬧,哥哥最終隻好把位置讓給我。”

憂鬱症患者大多有自殺的傾向,他們一般以這樣的方式作為報複的途徑。所以,作為憂鬱症患者的醫生,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給他們任何自殺的借口。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醫治他們的過程中,一直提醒他們:“如果有一件事讓你覺得不舒服,那就千萬不要去做。”這件事似乎不足以引起人們注意,然而,我卻相信它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說我們交給憂鬱症患者做任何喜歡的事的權利,那麼,他們就沒有必要對誰懷有抱怨的態度了。那麼,他們也就更沒有必要去做任何事以便報複別人了。我通常會告訴他們:“假如你想要去旅遊或者看電影,那就去吧,如果走著走著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可以隨時停下來。”這樣做的結果是讓他們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優越感,這種事自然也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他們就像皇帝一樣,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此外,這樣的情形和他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是衝突的:他們想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去埋怨別人,如果說所有的人都讚同他們所做的一切,那麼,他們就沒有埋怨他人的機會。這樣的生活情境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並且,我的病人當中再也沒有誰自殺過。我們都明白,對於憂鬱症患者,最好是有一個人可以看護這些病人,但事實上,我的病人大多都沒有專門的看護人員。如果他們身邊一直有人,就不會發生任何危險了。

有時候,我們可以聽到病人這樣回答:“但是,我不想做任何事情。”因為我聽過太多這樣的答案,所以知道怎樣應對了。我會回答道:“那麼,你就暫時別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吧。”可是,有時候他們會說道:“我想要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休息。”我也明白,如果說我特許他們可以這麼做,那麼,他們就不想在床上躺著了。其實我也明白,假如我不同意他們那樣做,他們就一定會進行反抗,所以,我永遠不會提出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