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如何提高你的覺察力(1)(1 / 3)

1.創造力決定覺察力

人們通常認為,覺察力隻與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有關,與創造力無關。其實,創造力是覺察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個人,如果在品質、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麵存在問題,他頭腦裏麵所反映的客觀世界也會變形。因此,要覺察別人、覺察外麵精彩的世界,首先要覺察自己的心靈、性格、長處和短處,覺察出自己在覺察別人時可能出現的偏差。

那麼,如何覺察自己呢?首先,可以從自己的經曆中去發現一直隱藏在自己潛意識裏的情感。有一位心理學家回憶自己小時候的經曆,發覺自己存在著妒賢嫉能的傾向。她回憶道,小時候,表姐會彈鋼琴、繪畫,受到大家的讚賞,但從來沒有人說她有什麼才能或優點,她憤恨不平,對表姐的才能非常嫉妒。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一些對自己影響特別大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會不知不覺改變自己的信念和性格。回想一下,你喜歡什麼?你最崇拜的人是誰?什麼事情使你念念不忘?如果你曾經慘敗過,失敗的教訓是否使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此可以發現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情感特征。人們也可以從自己的缺陷中發現自己隱秘的心理。有缺陷就需要心理補償,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製。每個人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偏差,為了克服這些偏差,便從心理方麵尋找出路,力求得到補償。自卑感越強的人,尋求補償的願望往往也越強烈。

一個孤兒長大後發覺自己很嫉妒那些有家的人,她在回憶小時候的情景時,發覺自己的弱點是在孤兒院形成的。從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遇到的苦惱也可以找出自己覺察不到的缺點。如果你經常被誤解,或者你說話之後別人往往要求你詳細解釋你的觀點,說明你不善於表達和溝通。檢查、測試和反省自己就可發現自己的本性。例如,在無人監督和知曉的情況下你會遵紀守法嗎?會不會做損人利己或損公肥私的事?當說實話對自己不利時你還說實話嗎?你能容忍別人對你的批評嗎?或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兩個職位出現在你麵前,一個是“旱澇保收”,一個是高風險高回報,你選擇哪一個呢?注意自己的家人、親朋好友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的反應,也可以覺察到自己固有的毛病。當然,認識自己並不是隻找出自己的弱點,自知之明並不等於“我不行”,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特長、自己的強項、自己的看家本領,隻有這樣,才能全麵地認識自己。有時候,有些性格具有兩重性,例如“勇敢”,在有些人身上表現為魯莽,在有些人身上表現為膽略。

人們通常認為,覺察力隻與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有關,與創造力無關。其實,創造力是覺察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在初始階段是很不完整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通過思維方式的創造,通過創造性的構想,即通過對事物本質的具體創構,才能形成某種猜想、假設或假設性理論;其次,人類社會越來越脫離自然發展的軌道,而步入“人造”的軌道,未來更多的是選擇出來、創造出來的。人們開始按照人的需要對現實事物進行“虛擬”的分解和綜合,創造出現實中既不存在,也不會自然產生,然而符合人的價值願望的“應該產生”的未來理想模型。因此,隻有有了強大的創造力,才有深刻的覺察力,才能預測未來。

2.信息對於覺察力的重要意義

信息在培養和提高覺察力的過程中意義非凡。因為任何事物的存在,事情的發生都會傳遞給人們一些信息,而人們正是在這些信息中尋找、覺察、抽取運用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發出某種信息,這也許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規律之一。任何機遇的形成、發展和消失都會發出信息。例如在各類競爭中,競爭各方所擁有的信息量通常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說,信息的分布是不對稱的,誰持有的信息越多、質量越高,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勝人一籌。因此,要抓住機遇,首先要注意搜集信息,力求做到快、準、全;其次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信息之間的聯係,使零散的信息變成有機的整體;另外,對關鍵的信息要加以證實。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滅,損失極為慘重。美國吸取了“信息不靈將挨打”的教訓,力求盡快獲取日軍的作戰信息。於是組織了密碼破譯小組日夜監聽日本的電報,結果發現近來在日本軍部發給太平洋艦隊的電報中經常出現的是“AF”兩個字母,經過密碼破譯人員的分析,初步推測AF代表中途島,但需要證實,因為這關係到日軍偷襲的地點,關係到海空力量的配置。為此,美國海軍司令部故意發了一份電報,報告中途島的淡水供應發生故障,然後密切注視日軍的反應。果然,不久美軍就截獲並破譯日軍一份電報,電報中說“AF可能缺少淡水”。這樣就完全證實了AF就是中途島。美軍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將計就計,發起中途島戰役,擊沉了日本四艘航空母艦,擊落數百架飛機。從此,太平洋的製空權和製海權由日本一方轉到美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