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潰瘍病以反複發作的節律性上腹痛為臨床特點,常伴有噯氣、返酸、灼熱、嘈雜等感覺。出現潰瘍的病症除了生理性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與心理因素有關,即心理問題常常能夠引發潰瘍。
那麼潰瘍和心理問題究竟有何種關係呢?我們老年人該如何麵對潰瘍這種疾病呢?
1、了解心理問題與潰瘍
有關專家認為,潰瘍的病因很多,而精神因素就是眾多病因的一種。多項醫學實驗發現,人們在精神愉快時,胃粘膜血管充盈,胃壁運動和消化液分泌增加;痛苦、悲傷和失望時,胃壁粘膜蒼白,胃腸功能降低;長時間的情緒激動或憤怒可使胃酸分泌持續增高,造成胃粘膜損傷或糜爛。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爭最緊張的時刻,德國士兵曾有整個聯隊突然患“應激性胃腸潰瘍”的現象;英國首都倫敦由於經常遭到德國飛機的空襲和擾亂,居民長期處於恐慌不安的精神狀態之中,患消化道潰瘍和潰瘍病穿孔的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較長時間的情緒異常,削弱了大腦皮層的正常功能,使下丘腦、植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紊亂,胃粘膜脆性增加,失去保護作用而發生出血糜爛,形成潰瘍。
如果有胃腸潰瘍的老年人有以下表現,更應該注重心理調整,以免加重胃潰瘍。
緊張不安、頭痛頭暈、心悸胸悶、神經過敏、乏力倦怠、注意力渙散、嘔吐噯氣等表現。
做事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競爭意識強烈,一旦不能被客觀評價時,易受壓抑,並進行被動性攻擊,如口服心不服、自戀自卑、自殘自傷等壓抑表現。
灰心喪氣、長籲短歎、悲觀失望,並對往日所看的、所想的、所講的、所做的常有深深負罪感,使食欲下降,不僅影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還使之發生功能紊亂。
急於在各方麵勝過別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幹、與眾不同,希望得到他人讚許和好評,但內心深感惆悵空虛,活得非常疲憊,常影響進食情緒,麵黑消瘦。
總之,那些遇事過度思慮、患得患失,注重細節完美、內心想象豐富,情誌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常常會潰瘍結緣。
2、防治潰瘍疾病的方法
既然潰瘍病的發生與情緒因素關係極為密切,那麼,潰瘍病的預防和治療,單靠藥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針對每個老年人的特點,消除心理和環境因素的刺激,保持樂觀情緒,對潰瘍病的痊愈將大有神益。
(1)堅持長期服藥
由於潰瘍是個慢性病,且易複發,要使其完全愈合,必須堅持長期服藥。切不可症狀稍有好轉,便驟然停藥,也不可朝三暮四,服用某種藥物剛過幾天,見病狀未改善,又換另一種藥。一般來說,一個療程要服藥4周至6周,疼痛緩解後還得鞏固治療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2)避免精神緊張
潰瘍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胃潰瘍影響很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潰瘍的愈合。因此,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潰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