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人們時常會遇到的一種常見性疾病,尤其老年人出現頭痛的情況更為普遍。頭痛的原因複雜多樣,然而有些老年一旦出現頭痛總以為患了嚴重的腦病,而整日憂心重重,惶惶不安。其實,新的醫學研究表明,很多頭痛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所以防治頭痛的最好方法常常是調整心理。
那麼心理問題究竟何頭痛有何關係呢?我們老年人該如何調整心理以防治頭痛呢?
1、了解頭痛的概念和分類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是指局限於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
按國際頭痛學會的分類,其功能性頭痛分類如下: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從急性頭痛和慢性陣發性半邊頭痛、非器質性病變的頭痛、頭顱外傷引起的頭痛、血管疾病性頭痛、血管性顱內疾病引起的頭痛、其他物品的應用和機械引起的頭痛、非顱腦感染引起的頭痛、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頭痛、顱、頸、眼、耳、鼻、副鼻竇、牙齒、口腔、顏麵或頭顱其他結構疾患引起的頭痛或麵部痛、顱神經痛、神經幹痛傳入性頭痛及頸源性頭痛等。
2、認識心理問題與頭痛
頭痛,是臨床經常遇到,醫生診斷較為棘手的病症,故有“病人頭痛,醫生更頭痛”之說。難怪日常生活中,人們把最難辦的事情說成是“頭痛的事情”,最難解決的問題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我們知道,頭痛作為一個症狀來說,其原因是很多的。如感冒發燒可引起頭痛,眼疾和耳疾可引起頭痛,頭部外傷可引起頭痛,顱內感染和腫瘤也可引起頭痛等,但臨床上見到最多的則是由於情緒變化而引起的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往往表現為頸部肌肉持續性收縮,枕、頸、額部持續性鈍痛,有緊束感、壓迫感和牽拉感,肩背酸痛、暖氣、頭暈,有的人早上起床後開始疼痛,直到晚上才有所減輕。
國外許多專家研究表明,在各種頭痛疾患中,緊張性頭痛占90%左右,且與人際關係發生矛盾衝突有關,病人常顧慮重重,“是否腦子痛,腦子裏是否長東西”的念頭經常在腦海中回旋。其實,緊張性頭痛是由於某些心理因素,引起頭頸部肌肉過度收縮或痙攣所致,並非“腦子”痛。
3、治療頭痛問題的方法
由於緊張性頭痛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關,所以人們主要依靠心理療法防治,如保持增強自信、自我鬆弛等方法,都是我們老年人預防和治療頭痛的常用方法。
(1)接受檢查
我們老年人遇到頭痛,首先要做相關檢查,看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7%的慢性頭痛是器質性的,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頭痛,如腦血管畸形、腦瘤等,還有一些突發的頭痛甚至是致命的,如蛛網膜出血等。
有些高血壓病人會有長期的頑固性頭痛,如果病人在長期頭痛之後突然有劇烈的頭部疼痛,並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就要小心顱內出血性中風。
有些人長期用止痛藥,可能忽視了對頭痛病因的檢查。如果是器質性頭痛或繼發性頭痛,必須找到病根,加以治療。如果是心理問題引起的則要注重從心理方麵進行調整。
(2)增加自信心理
自信是治愈各種功能性頭痛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老年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往往會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產生憂慮、緊張和恐懼情緒。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頭痛的老年患者,我們首先必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頭痛及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複和建立自信,也最有利於驅逐頭痛、焦慮。
(3)做到心寬體胖
神經性頭痛、偏頭痛及各種功能性頭痛都與脾氣暴躁有很大關係,要做到寬容勿怒,必須加強修養。因此,寬容勿怒、自得其樂是我們老年人防治頭痛的一個好方法。
具體做法:其一,遇事要不燥不怒,從理智上明白發怒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反而會損害身體;其二,要養成讓步的習慣,不要過分自負、固執己見,要合理適當的退讓,這樣有助於保持寧靜的心境;第三,加強精神磨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做到寬恕與諒解,而且,要學會幽默、自得其樂,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愉快的歡笑能使全身鬆弛,緊張、抑鬱、煩惱的心情也隨之消失,可有效的防治情緒憂鬱導致的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