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患者對冠心病及應注意問題缺乏了解,對病情發展認識不足,或雖有認識卻滿不在乎,不能從飲食、休息等方麵加以調整,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3、防治冠心病的心理措施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有兩位美國的心髒病學家就提出,對冠心病的治療,反倒不如對尋找冠心病的原因更有興趣。他們經過研究發現性格可以影響心血管係統的功能。因此,要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需要從心理的角度入手。
(1)科學認識冠心病
患有冠心病後,我們老年人要在醫生幫助下了解心髒的構成,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常見的誘發因素,從而使患者對冠心病有正確的認識,進而消除那種“為何偏我得冠心病?”的不正常心態,建立起一種能與病共處的正常心態,減輕不必要的思想壓力,有助於預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髒意外事件的發生。
(2)保持情緒穩定
遇事心平氣和,避免情緒激動。情緒激動有可能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那些脾氣急躁,愛管閑事,易生悶氣的老年人,必須經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靜,談話應心平氣和。
若心情一時難以保持平靜,應走開到別的地方去,換一換環境,或進行適當勞動或體育活動,以緩解、釋放內心的不痛快。
(3)與別人和睦共處
平日要多與家人和朋友談心,多交流思想,彼此之間互相關心。遇事要寬容別人,不要斤斤計較,不可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發脾氣,給心身增加負擔。
(4)改變生活方式
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聯合作用所致,大量研究證明生活方式與多數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冠心病病人必須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控製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入,低鹽、低糖飲食,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戒煙限酒,適量運動。
運動鍛煉是許多心髒病患者康複計劃的基石,而且對大多數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有助於采取適宜的應對方式,遇到困難、危機、挫折時,應多用解決問題、尋求幫助的積極應對方式,少采用自責、退避消極的應對方式。
此外,冠心病的恢複是很慢的,所以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還要做好長期與冠心病做鬥爭的心理準備,不可半途而廢。
貼心小提示
研究證明,鬆弛療法對冠心病有較好的療效。鬆弛療法是一種行為治療的方法,也是多種心理治療時所采用的基礎訓練和心理訓練的實用有效方法。常用的鬆弛療法有:
一是呼吸鬆弛訓練法,采用穩定的、緩慢的深吸氣和深呼氣方法,達到鬆弛目的。一般要求連續呼吸20次以上,每分鍾呼吸頻率在10次至15次左右。吸氣時雙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最大吸氣後稍屏息一段時間,再緩慢呼氣,兩手放鬆,處於全身肌肉鬆弛狀態。如此重複呼吸。訓練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思想專一,全身肌肉放鬆。平時每天練習一至兩次,每次10分鍾至15分鍾。有計劃地訓練,自我體會身心鬆弛的效果。每一訓練期為15天至20天。可休息幾天,重複訓練,以達到要求為止。可采用坐位或臥位訓練,成功後則隨時可在實際中應用。
二是想象鬆弛訓練法,遇到不良情境產生緊張、恐懼和焦慮情緒時,運用自己充分和逼真的想象力,主動地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輕鬆愉快的生活情境,用以轉換或對抗不良心理狀態。
三是自我暗示鬆弛訓練法,利用指導性短語,自我暗示、自我命令,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意誌力量,保持鎮定平衡的心理狀態。
四是簡單易學的放鬆訓練法,選擇安靜的環境,舒適的姿勢,進行閉目養神。盡量放鬆全身肌肉,從腳開始逐漸進行到麵部,完全放鬆。用鼻呼吸,並能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呼氣時默誦1,吸氣時默誦2.持續20分鍾,可以睜開眼睛核對時間,但不能用“報警器”。
結束時首先閉眼而後睜開眼睛,安靜地坐幾分鍾。不要擔心是否能成功地達到深度的鬆弛,耐心地維持被動心態。讓鬆弛按自己的步調出現。當分心的思想出現時不要理睬它,並繼續默誦1和2.隨後鬆弛反應將不費力地來到。
進行這種訓練,每天一至兩次。不要在飯後一小時內進行,因消化過程可能會幹擾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