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不同心理氣氛與警察組織發展和工作的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社會心理氣氛對於人的心理和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力。良好的心理氣氛不僅是組織有效發展的標誌,也是促使每個組織成員保持較高心理控製能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環境與個體的心理控製能力相互促進,個體的心理控製能力可以促進良好心理氣氛的形成,而良好的心理氣氛又對個體的心理控製能力起到了監督和控製的作用。另外,當人的心理狀態與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關係相協調時,人可能會按照群體的意願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而當心理的不相容超出了限度時,人就可能做出與群體要求根本相反的行為來。了解在不同的心理氣氛中,人們行為的變化,對於積極地推進組織建設和心理氣氛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4.2.1.對不同心理氣氛的理解
由於人們認識的多測度性,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出於不同的動機、目的,去認識同一個事物,得出各自不同的結論。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處的群體心理氣氛均有自己的感受,感到適應或不適應。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判斷不是以每個人的感受為基礎的。
群體氣氛中反映的主導價值觀念
每個警察組織都有自己的需要、動機和目標,判斷一個組織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水平,首先要觀察其需要、動機和目標是否符合整體工作的目標和社會的要求。
在一個正式群體中,領導者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之間關係融洽,並能按照正確的規範交往、工作,人們互相關心、支持,能夠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整個群體的發展符合主流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個群體的社會心理氣氛就較好。反之,領導者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之間矛盾尖銳,相互嫉妒、猜疑,或者領導者與群眾之間拉幫結派,哥們義氣取代了同誌關係,整個群體在領導者帶動下集體從事不道德、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行為,那麼這個群體的內部再團結,也隻能存在著非常消極的社會心理氣氛。
群體氣氛不是成員個性品質的簡單總和
群體社會心理氣氛是人們在群體活動的相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特殊的結構關係。有的領導在選擇幹部時忽略了對人個性的綜合分析,把一些思想品質、業務能力都比較好的人安排在一起工作,他們之間可能會因為性格等方麵的因素而互相排斥,產生不相容的情況。在一些重要部門選擇的都是業務尖子,就如同在科研單位,隻注意吸收高層次的研究人員,缺少中間和低層次的研究人員、科研輔助人員一樣,也會導致組織人員結構的不合理,同樣會出現運轉不靈的現象。在警察組織中除了通過團隊意識的培養,解決上述問題之外,還應該看到,如果問題僅僅是單方麵因素引起的,隻需要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就可以促使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良性轉化。反之,如果對問題采取忽視態度,也會進一步汙染群體社會心理氣氛。
不同角色的人對心理氣氛的感受存在差別
在同一個群體中,不同角色的人對於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感受具有接近性、一致性的趨勢,同時,也會存在感受上的差別。我們在《警察心理輔導問卷》(3)中有一組調查團隊意識的問題,這些資料反映的情況雖然並不等同於群體社會心理氣氛,但是卻可以從一個角度、一定程度上看到不同被試對群體心理氣氛的感受。首先,從資料反映的情況可以看出絕大多數被試對所從事的工作和所在的群體是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其次,這種感受又依科所隊長班、民警大專班和民警素質班呈梯形遞減趨勢,見(表14—1)、(表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