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基本含義
警察工作性質決定了在警察組織內部形成良好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良好的團隊精神有賴於良好的社會心理氣氛。任何一位優秀警察工作成就的取得,既與個人的覺悟、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密切相關,又與團隊精神、群體社會心理氣氛密不可分。心理學家拉文將人與環境的關係概念為“行為乃是人與環境的函數”①,他發現一些心理學家在研究人的行為時,隻注意個人本身的因素,而忽略了人強烈地為其環境所左右的事實。我們追求良好的工作環境,但這個環境不會從天而降,如果忽略了良好環境的含義,不懂得它所賦予人的感受和人對它應有的回報和珍惜,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它。為了提高警察組織的工作效能和警察的戰鬥力,就必須注意警察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建設。
通過學習本單元,可以了解影響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主要因素,群體社會心理氣氛在組織發展中的影響,以及良好社會心理氣氛對警察組織發展和個人積極性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了解測定警察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方法。
群體內社會心理氣氛是在一定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工作條件、組織目標、價值觀念等眾多生活、工作和社會條件基礎上形成的,影響和製約人們在正式群體中相互關係的環境總和。群體內社會心理氣氛與宏觀社會的政治形勢、社會風氣、社會道德、經濟形勢等方麵,構成相互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群體社會心理氣氛不等於思想認識、政治觀點,但與思想認識、政治觀點有著密切的聯係。警察組織內部良好的群體社會心理氣氛,是激發個體工作積極性的必要條件。
14.1.1.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的實質
社會心理氣氛是某一社區或群體內的人們能夠感知到的具有相同持續性的一般氣氛,能影響每個成員的情緒和行為。②關於群體社會心理氣氛這個概念一般可定義為,製約和形成人們在勞動群體中相互關係的環境的總和。③
群體社會心理氣氛由多因素決定:
群體意識
人們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人際關係、領導行為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感覺、信念、榮譽等價值評判。在相互影響下,不同個體自我感覺中的共同因素,形成了在特定群體內占主流的思想意識,並穩定地綜合反映在大多數群體成員的意識之中,形成了群體的意識狀態。
群體情緒
群體的整個情緒狀態對群體的工作有著明顯的增力和減力作用。實踐表明,在具有良好社會心理氣氛的群體中,艱苦的環境往往會激發人們進取、拚搏的勇氣。而當群體內占優勢的情緒狀態是彼此仇恨、嫉妒、紛爭、缺乏諒解精神時,這個群體內就會充斥著爭執、中傷和結怨。這種情緒狀態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會使一些人的心理畸形發展,大大削弱人的創造性和群體的工作效能。相反,相互諒解、關心、幫助、支持,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成為群體的主導心境時,人就會相對處於滿足平衡的狀態。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有時能夠對艱苦的工作條件和物質待遇所引起的心理不滿,形成代償、補償的作用,提高人們的需要層次。所以,群體情緒狀態是群體社會心理氣氛整體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人際關係
群體內人際關係包括同級和上下級之間兩方麵的內容。任何正式群體均有自己的組織目標,人際關係緊張,工作中不互相配合,就無法實現組織目標。人際關係是與領導行為、組織發展過程、組織發展目標等因素密切相關,通過認知、情感和行為因素表現出來的。人際關係不好,就會產生矛盾,人際關係緊張,就可能激化矛盾。
對現實的態度和社會價值觀
群體內大多數成員表現出的勞動態度、對自己工作社會價值的評價、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生活方式等內容,構成了人們對社會現實態度的綜合性衡量標準—社會價值觀。
社會心理學認為,在某方麵超越他人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但這種心理需要的水平和實現的方式,是受人的社會價值觀影響的。人們在社會工作中,在滿足物質的需要之外,還存在許多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還要保持與周圍人心理上的平衡。當群體的工作體現了社會價值,並得到社會承認時,就會進一步強化群體的工作積極性。反之,群體的工作受到社會的否定和忽視,就會成為動搖群體工作自信心的因素之一,使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價值產生懷疑。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情況。有時這種社會忽視現象會強化群體的內聚力,使人更加努力工作,以贏得周圍人和社會的承認,實現自己的心理平衡;有時則是構成離心力的重要因素,使人不安心工作,對工作采取不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