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誌力體現為良好的習慣,同學們的現實生活、學習情況和提出的問題反映出存在著不良的習慣,這種不良習慣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麵。在尊重同學們隱私,有助於同學參與的前提下我們設置了一些問題。請全體同學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並請活動小組的同學將思考的結果即自己的選擇告訴大家。對所有選擇不進行道德評價、對所有問題不進行對錯之分,要求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如實回答。
(1)問題:
(1)“我不喝酒。”請同學們按照100%、80%、50%和從來就做不到的區分標準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
(2)“我不抽煙。” 請同學們按照100%、80%、50%和從來就做不到的區分標準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
(3)“我很注意飲食,隻吃對健康有益的食品,不吃對健康不利的食品。” 請同學們按照100%、80%、50%和從來就做不到的區分標準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
(4)“我沒有不良的學習習慣。” 請同學們按照100%、80%、50%和從來就做不到的區分標準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
(5)“我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 請同學們按照100%、80%、50%和從來就做不到的區分標準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選擇。
(2)討論:
(1)那些認為自己存在不良習慣的同學,是否了解不良習慣對自己的影響(包括吸煙、喝酒)?
(2)既然有的同學有這方麵的知識或意識,為什麼不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3)存在同樣不良習慣的人,導致這些行為的原因是否相同?
(4)了解人行為的心理動因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如果有,會有什麼幫助?
(5)通過這個活動練習,對你有什麼啟發?
(3)歸納、小結要點:
(1)習慣的改變有時並不取決於是否具備了相應的知識,還必須具備態度—主觀上的願望。
(2)改變舊的行為習慣,首先要對新的行為感興趣,了解新的行為的好處,產生改變的動力。
(3)有時舊的習慣具有很大的慣性,在自我改變的過程中會出現反彈,不要自責、不要著急、不要失望,堅持下去就會勝利。
(4)21天理論。
(5)確立明確的生活目標,設計自己的“生命線”——抵禦不良誘惑。
(6)習慣不僅僅是生活、學習、工作習慣,更主要是思維習慣的改變和形成。
(4)討論、提問、答疑:
12.7.3.學會選擇和拒絕(兼意誌力訓練)
請全體同學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並請活動小組的同學將思考的結果即自己的選擇告訴大家。對所有選擇不進行道德評價、對所有問題不進行對錯之分,要求同學根據自己的感受如實回答。
(1)問題:
(1)“在期末複習考試期間,有人組織了一個很誘人的朋友聚會,你接到了邀請。”請你在“去”、“不去”、“猶豫”三種傾向中做出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
(2)“一位關係很好的同學向你提出一個明顯不合理的要求,你是否會拒絕他?”請你在“會”、“不會”、“猶豫” 三種傾向中做出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
(3)“遇到一件很不情願的事情,別人非要拉著你去,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請你在“去”、“不去”、“不知怎麼辦” 三種傾向中做出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