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工作興趣
不同的人對於工作有著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把工作視為個人成就的指標,把工作視為個人的生活樂趣;有的人把工作視為個人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就如同自己的休閑、娛樂、人際交往一樣;有的人擁有工作隻是為了養家糊口,獲得生活中的一種安全感。因此,工作的價值因人而異,工作的成功也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尼采對超人的定義是:“不僅是在必要情況之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11)他認為把事業當成自己的樂趣就能夠成為超人,可見興趣的作用和力量。如果不熱愛警察工作,很難設想一個人能夠在長期的時間裏做到盡職盡責。實際上,麵對同樣的工作,隻要調整一下心態,以愉悅的心態去感受工作,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1)把自發的興趣變成自覺的興趣。一些年輕同誌在剛從事警察工作時,有一種自發的工作興趣,覺得新鮮、刺激,有意思,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在乎。但是要想長期保持這種興趣則需要把自發的興趣轉換成自覺的興趣,培養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警察工作艱苦、瑣碎,但卻是充滿挑戰和創造性的工作,犯罪手段和治安形勢的迅速變化需要每一位警察都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看到警察工作的挑戰性和創造性,有助於保持自己的工作興趣。
(2)感受工作的樂趣。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終生成就獎”,是獎給對國家有終生突出成就的人的。然而,此獎的最近一屆卻獎給了一位普通的郵差清水龜之助。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準確而快速地將各種各樣的郵件送到收件人手中。但就是這件平凡而細小的工作,他25年如一日,無論什麼樣的天氣和情況,從未請假、遲到、早退、脫崗。經他手投遞過數以億計的郵件,沒有發生過任何差錯。
有人說他是“忍者神龜”,能夠忍耐清苦和寂寞,並背負著社會給予的責任。但他卻沒有把工作簡單的當作謀生的手段,卻相反把工作視為精神快慰的追求,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工作的快樂。當人在平凡中尋求到和悟出了快樂,就不會因為平凡而自怨自艾,平凡的工作也就成了快樂的工作。其實,我們許多警察也擁有著類似的心態,所以,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了任勞任怨、無愧無悔。
(3)養成工作興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如果長期從事單調、重複的工作,伴隨著機體生化的變化,中樞局部神經細胞由於持續緊張而出現抑製,會導致工作和生活的積極性和興趣明顯降低,直至對這種工作和生活產生厭倦,並出現心理上的疲勞感,降低應激水平。所以,如果人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方式感到單調乏味而產生心理疲勞的話,應該重新以一種積極的、參與的、創造性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本身不吸引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變得有趣,那就是通過把他和已經使人感興趣的東西聯係起來。兩者之間的聯係越大,趣味性越能體現在整個過程中。這樣,本身趣味性不強的東西從它相關的東西上得來的趣味也變得無比真實,無比強烈,就好像它本身從一開始就是充滿趣味的。”(12)興趣是可以培養的,意誌力的強度取決於興趣的程度。美國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名各領域中的傑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其中61%的成功人士認為,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非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
一個人竟然能夠在自己不大理想的領域裏,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除了聰穎和勤奮,還有什麼?其中,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麗人蘇珊給了他滿意的答複。“因為我在那個位置上,那裏有我應盡的職責,我必須認真對待。不管喜歡不喜歡,那都是自己必須麵對的,都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都必須盡心盡力,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許多人常常無法隨意改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變其對所處位置的態度和方式,自然,也會由此找到許多樂趣。興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情緒中的積極因素,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達到“極致”。
(3)培養生活中良好的興趣、愛好
良好的興趣、愛好為人提供了一個升華的窗口和宣泄的渠道,有助於人的自我調適,緩解心理壓力,可以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
良好的興趣、愛好作為人們對事物喜好傾向的主觀情緒,必然製約和影響人們的日常行為。丘吉爾在《我與繪畫的緣分》一文中說:“為了得到真正的快樂,避免煩惱和腦力的過度緊張,我們都應該有一些嗜好。”黑格爾在他的論著《美學》中這樣談及興趣:“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興趣的培養和知識的吸收,也存在一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許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的興趣之廣泛,常常會令人瞠目結舌。興趣領域的拓展,對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尤為重要。知識爆炸和信息化進程,使當今時代的各種知識互為包融、交互和關聯。這就讓那些站在狹窄知識平台上的人們,要想展開宏偉事業的臂膀時,就顯得捉襟見肘了。所以,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麵對的嚴峻挑戰和考驗。另外,興趣是一種積極關注的心態,起到了增強意誌力的作用。興趣具有橫向輻射的功能,還可以調整改善人的整個生活狀況。因此,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同樣有助於提高應激水平。
10.7.5 係統脫敏訓練
係統脫敏訓練與鬆弛訓練法結合,通過重新建立條件反射,可以緩解人的心理壓力,治療神經症。治療包括三個步驟,即排出由弱到強的焦慮層次表、進行放鬆訓練和焦慮反應與肌肉放鬆技術的結合。當來訪者想象第一個焦慮層次時,同時肌肉放鬆,若不感到緊張害怕,則進入下一個焦慮層次。如此漸進,直到通過最後一個焦慮層次。係統脫敏法有四個變式,即快速脫敏法、接觸脫敏法、自動脫敏法和情緒性表象法。有的研究者發現,在愉快環境中逐漸暴露恐怖刺激比想象恐怖刺激更有效。
舉例:一位年輕的交通警察因為在執法過程中受到被處罰人的侮辱、謾罵,由於沒有得到及時調節,產生恐懼心理,不能正常上崗值勤。為了克服他的焦慮恐懼心理,將引起他過敏刺激的工作情景分解成若幹階段:(1)著裝準備上班;(2)進入工作環境;(3)開展正常工作;(4)發現違章人員;(5)指示對方停車;(6)與對方開始接近;(7)指出對方的違章行為;(8)依法進行處罰;(9)由於對方的不理解、不服從,再次發生誤會、衝突;(10)自己心平氣和地批評對方,糾正違章。依次做好10張卡片。訓練時,先從第一張卡片開始,想象當時的情景,心理感到緊張,就開始做肌肉的緊張鬆弛練習,然後再繼續進行,當對某個階段的想象不產生緊張情緒後,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訓練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應該每天做一個卡片的訓練,依次類推,直到任何情景的想象都不會導致緊張情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