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警察心理應激的成因
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我們設計了《警察工作壓力調查問卷》(心理輔導問卷5)列舉了44項可能使警察在工作中產生壓力的因素,要求被試認真看明白,根據自己的實際體會將最符合自己情況的因素按照自己感覺的壓力程度挑選10項,將題號按照選擇的順序分別填寫在問卷上。如果被試認為還有更突出的壓力因素,請單獨寫在最後,並注目其在選擇中的順序位置。我們用此表對44名民警大專班學員和52名基層民警總計96人進行了調查。根據被試選擇的頻率和順序折合成分數進行了統計,問卷內容和統計結果一並見(表10—1)、(表10—2)。
導致警察心理應激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不可能將他們一一舉出。根據我們的調查並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我們做出如下概括:
11.2.1 工作壓力與應激源
工作應激源是指導致警察產生應激的工作原因,其是警察心理應激的主要來源,也是警察心理應激研究最為關注的方麵。
緊張、危險和高強度的工作
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都表明製止犯罪、抓捕犯罪嫌疑人、麵對持槍的罪犯、解救人質、同事在工作中遭暴力死亡等工作情景都會導致強烈的應激狀態。同時,工作負擔過重也是工作應激源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轉軌的過程中,警察的工作日益繁重,可是還要承擔被指派的各種協助性工作,一些非警務工作不僅增加了警察的工作壓力,同時也會使警察成為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的焦點。
競爭機製與末位淘汰
規範化管理是加強警察隊伍建設,提高警察素質的必由之路。必須看到,規範化、正規化的管理和競爭機製的建立提高了隊伍的整體工作效率和素質。同時,對於一些已經養成“大鍋飯”思想的人,競爭機製與末位淘汰卻可以構成相當的心理壓力。另外,規範化管理和相關製度建設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個別人因為一些非個人的因素處於末位淘汰的位置,或者競爭機製與末位淘汰製度在運行的某個階段出現了偏差,沒有體現出其應有的科學性,都會使一些人處於心理應激狀態。
犯罪手段和治安形勢複雜化對警察知識結構的挑戰
當前犯罪形式和手段呈現了集團化、組織化、國際化、暴力化、智能化等特點,隨著與國際接軌,我國的治安形勢不僅受到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變革的影響,同時各種國際因素對我國的治安形勢也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作用。這種變化的速度遠遠超出警察隊伍知識結構和人員更新的速度,一些人仍然習慣於用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去麵對工作、解決問題,無法適應工作的要求。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是對警察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但同時也會對一些人構成新的心理應激因素。
責任感與實現工作目標的矛盾
許多研究人員都把強烈的責任感作為警察潛在的應激源。剛性的任務、軍事化的管理、領導的期望和強烈的責任感一般會讓警察產生心理的焦慮,即時刻都為自己能否做好工作而擔憂。這種心理壓力向兩個方向發展,首先,警察自身的願望是良好的,但遇到各種障礙阻止了願望的實現或者是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加重了原有的心理焦慮,導致心理應激;其次,警察接受任務受強烈責任感支配,盡全力做好工作,使自己處於長期的緊張狀態,同樣會導致心理應激。
警察生活方式中不健康因素的影響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基礎。但是,由於警察的工作特點,生活和休息沒有規律,而且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因此,使得一些沒有良好興趣和愛好的人,不懂得尋找健康渠道疏導自己心理能量的人,在處於高度緊張、焦慮的情況下會以不健康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心理能量。例如,有的人在工作的調整階段,仍然處於亢奮狀態,即使有時間、有條件休息,也不肯、不會進行積極的調整。還有的人麵對壓力借助於煙酒刺激,或其它不健康行為、不健康習慣宣泄過剩的心理能量。這樣加重了心理壓力,甚至會有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