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警察人際交往心理的輔導與訓練(48398)(7)(2 / 3)

角色扮演情境的環境。為了使角色扮演的過程更接近實際,需要對角色扮演的環境進行設計,這就如同演戲需要背景一樣。

室內環境設計:根據交往的模擬對象和情境設計需求,配置以簡單地道具,使環境形成必要的氣氛,為角色扮演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條件。如,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模擬派出所、模擬預審室、模擬看守所中進行。總之,環境的設置應該符合角色扮演的要求。

室外環境設計:有時為了使交往對象能夠更好地回憶,更有利於雙方的溝通,要讓對方重新回到案件或事件現場。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同樣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有助於警察更好地體驗對方的心理特點。在角色扮演是以劫持人質或其它鋌而走險事件為背景的過程中,為了使這種角色扮演訓練更接近實戰,環境設置同樣應該盡可能地接近實際。可以在訓練場的街景、房屋、銀行、汽車等環境中進行。

角色扮演的實施過程

一般性指導:其一,提供訓練的基本信息和要求。指導者要向受訓者提供角色扮演的背景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基本情況等及訓練的要求和目的。其二,角色分配。把受訓者所要扮演人員的基本情況寫在卡片上,以抽簽或指定的方式交給受訓者。

(3)實施過程

①準備進入角色。角色扮演訓練通常以小組的形式實施,除了分配到角色的人員外,其餘人作為觀察者參加訓練過程。所有人員都要閱讀指導語或熟悉指導者提供的背景資料,扮演者根據自己的角色分頭準備,可以給5—10分鍾的準備時間。

②訓練過程。由指導者宣布角色扮演開始,扮演者進入預定的場景和角色,訓練時間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一般性的交往訓練過程,應該在30分鍾左右。

③總結與評價。訓練過程中由指導者和觀察者根據扮演者的實際表現進行紀錄,找出其優點與不足。訓練結束後,由所有參加訓練的警察討論每個角色完成的情況,最後由指導者進行總結。觀察紀錄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簡單記述,也可以根據訓練的目的有針對性地製定指標,以表格形式體現。可參考(表9—11)

9.7.3 學會表揚與批評

這同樣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角色互換訓練,適合於群體訓練。主要用於團隊精神的訓練和麵臨某種困難的人群自信心的培養。

什麼是表揚與批評

(1)表揚與批評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也能向別人提出善意地批評;能夠接受別人的表揚,也能發自內心地表揚別人;能夠客觀地對待自己,也能客觀地對待別人。這體現了一個人心態的平和與心理健康。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真正做到這一點,也許是很不容易地。

(2)訓練目的。幫助受訓者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培養與他人溝通的勇氣,增強進取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成功和順利時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麵臨挫折、困難和失意時,又能夠正視現實,不自暴自棄,這表明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聽不得批評、懼怕困難、承受不起挫折,出了問題文過飾非、推諉責任。還有些人不會批評別人,要麼待人虛情假意,要麼借口批評,行攻擊、否定別人之實。因此,有的人當麵臨挫折時往往又提出,自己之所以麵臨今天的困境,完全是由於別人不公正的對待,自己是受委屈的。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妨礙了今後的發展。通過訓練要讓其了解,在今後的工作中無論受到表揚還是批評都是正常的,都應該以平常心來麵對。

訓練的方法

(1)要求:在訓練者指導下,正式群體的相關人員或臨時群體中已經有些了解的成員,按座位排列兩個人一組,分為甲乙方。參加者必須注意指導者的提示,在整個過程中態度要認真、誠懇。

(2)過程:

①準備“禮物”。指導者發出提示,要求雙方根據已經有過的接觸、了解,用3—5分鍾的時間認真思考一下對方的優點和缺點。隨後,根據指導者的要求甲方先向乙方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即而乙方再向甲方指出乙方所看到的缺點。然後,再讓雙方彼此指出對方的優點。

②自我亮相。外來的表揚和批評隻是別人的看法,這種看法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你自己能否認可和接受,你有什麼不同看法?根據指導者的要求大家輪流走上台來大聲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有許多人缺乏這個勇氣,當然了,有些人可能是缺乏麵對眾人講話的經驗,有些人可能是不習慣剖析自己,不知講些什麼。不論怎麼樣,這都是一個展示鍛煉自己的機會。隻要受訓者敢於當眾客觀的講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講出對別人所提批評意見的看法,就已經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己的自尊自愛、自知之明,也表明了是一個有自信心的人,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心理和實際生活的困境。特別是當人在內心感受到挫折,麵臨特殊的困難時,能夠做出這樣的反思,肯定會有助於心態的調整。因此,這裏把重新認識自己和了解別人,更好地適應環境作為訓練和心理輔導的內容之一。

③進行討論。從發言者的體會中尋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受訓者深入討論。問題可以是諸如:我是誰、怎樣理解適應、怎樣對待表揚和批評等方麵。

④總結。指導者根據大家的討論發言進行總結。總結應該簡明扼要,抓住重點。

例1:怎樣理解適應:心理輔導工作中講的“適應”,是積極的、發展的適應,絕不是消極的、被動的適應,不是要消磨掉每個人個性的心理改造。無論在哪裏,人首先需要適應環境,然後才可能積極的改造環境,發展自己。適應是生活對於每個人提出來的,終身發展的要求。即使你真的受到了委屈,你就不需要反思自己、調整自己,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環境了嗎?其實,生活中哪能一帆風順,因為別人的誤解或錯誤地對待,受到委屈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更何況,有些人是由於自己的某些工作失誤和人際關係方麵的原因而受到批評,處於不利的境地的,你若總是怨天尤人,不肯、不會從自己方麵尋找原因,拒絕別人的批評和幫助,那你是很難進入積極的適應狀態、保持心理健康的。

例2:如何麵對挫折:自我認識從來都是潛能開發、自我發展的基礎條件。當你在生活中麵臨困難和挫折時,如下崗、落聘、家庭矛盾、受到朋友的傷害、受到了批評、處分等人生不如意時,內心感到痛苦、無助、失望、委屈、悲傷時,你若能夠靜下心來,作一些自我剖析和批判性反思,給自己一點批評,在分析導致問題的原因時,除了你一直認為的客觀原因之外,也做一些自我歸因。同時,還要給自己一些表揚和鼓勵,無論別人怎麼否定自己,你都能尋找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無論事情多麼不利、處境多麼困難,你都能看到前進的方向,找到使自己鼓起勇氣、增強信心的理由和依據。那麼,你就能夠盡快擺脫不良心境的影響,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態的基本平衡。

例3:自我批評和自我肯定的基礎:無論是自我批評還是自我肯定,都應該是以你的知識、能力、素質、社會角色等客觀條件為基礎的。那種在挫折和困難麵前,不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顧自己的實際條件和能力,一意孤行、盲目樂觀,甚至不惜鋌而走險的人;那種一遇到失敗和挫折就絕望、自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找不到自我的人,都從不同方麵表現出自己在生活中的適應困難。同時,也都表現出自己潛在的心理不健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