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警察人際交往心理的輔導與訓練(48398)(6)(2 / 3)

(3)自評的不穩定性。有的人自我價值感的整體水平波動得比另一些人大,自我評價不穩定的人傾向敏感和防禦,與自我評價穩定的人相比,他人的批評、誤解和輕視性評價會使其產生更快更強的反應。對其來說,他人的批評、誤解和輕視性評價最有可能使其自我價值感下降。

因此,可以認為尚未形成正確而穩定的警察意識的人、剛剛參加警察工作的人、擁有膨脹的高自我價值感的人、自我價值感高且不穩定的人,有可能對他人的批評、誤解和輕視性評價做出敏感的反應。

9.6.3 競爭與合作的同事關係

隨著管理體製的改革與完善,在警察組織中不僅許多領導崗位要求競聘上崗,就是許多工作崗位的調整也需要競聘上崗,這對需要良好團隊精神的警察組織的人際交往提出了新的要求。

敢於競爭

一個優秀的警察,對於任何工作都會盡全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不管自己能力的大小,總是盡力發揮使出所有的力量。行為科學家範德維格的研究顯示:“在比賽、運動或者任何事情當中取得成功,對於人的自尊心和幸福有深遠的積極影響。”他的研究還表明,在童年時期相互競爭當中所學會的那些需要遵守的規則和付出的努力,乃是對於今後生活中應付那些真正競爭的事情與場合的準備。而且,在一件事情上拚命奮鬥的精神,能夠擴展到其它方麵去,增加人們對於取得更多成就和突破自己的局限的興趣。競爭對於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毫無疑問是有益的。

然而,有的人受傳統中庸思想的影響,仍錯誤的把競爭與“出風頭”、“爭名奪利”,以及與利用不正當手段、使用不公平競爭的方式,貶損別人突出自己的行為聯係在一起。我們所講的競爭與壓倒他人、欺騙他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實際上,競爭是能夠使大家都從中獲益的過程,在競爭中每個人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在與他人競爭的同時,更主要是不斷的跨越自己與自己競爭,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關心他人、與他人合作的意識。競爭的領域是互相促進的問題,而非你死我活的戰場。聰明的人,在競爭中會看到自己有嶄露頭角的機會,而別人也有成功的可能。

警察組織的發展、警察工作效能的提高需要競爭機製的導向,一個合格的警察必須是敢於競爭、樂於競爭的人。

充滿自信

在自我認識中增強自信心。警察工作需要競爭,競爭需要自信,應該充分地相信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同時也能客觀地看到別人的實力和能力。這就是自信。

隻有充分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才能自信起來。有了自信就不會由於一時的失敗或者由於他人的不當勸誡,便喪失自信而無所適從,從而放棄機遇,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奮鬥的方向。充滿自信的人,具備成功的人格特征,不論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們都會沿著自己設計的目標走下去。

雖然自信表現為人的一種性格,但這種性格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由於長時間的學習和經驗的正確總結,表現為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和果敢的決策。那種主觀臆斷,不是自信,隻能是自大。

在工作中同事關係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關係。但在超過你的同事麵前,你不必自卑、不必嫉妒;在不如你的同事麵前,你不該趾高氣揚。

正確對待嫉妒

在競爭中消除嫉妒心理。嫉妒現象是人際交往中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對於同誌的成功,在兩種情況下人們願意寬容。當這種成功是我們既有能力也有機會獲得,而我們並不想去獲得時,我們仿佛站在這種成功之上,有了一種優越感。另一種情況是,當這種成功是我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獲得時,我們不會期望獲得,這時我們似乎站得離這種成功太遠,心中有了一種淡漠感。

假如同事的成功是我們有能力卻沒有機會獲得的,或者是有機會卻沒有能力獲得的,嫉妒情緒就可能會乘虛而入了。

德國慕尼黑心理學家迪特爾·弗賴研究提出惡性嫉妒和“良性嫉妒”的見解。

惡性的、消極的、破壞性的嫉妒。持這種嫉妒心理的人,在把自己同別人相比是時,總是用外在的東西作為衡量的尺度,在內心深處時時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其心理動機是要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甚至,我不但要得到你的東西,而且我不讓你得到你有的東西。這種性質的嫉妒可以發展為仇恨,甚至帶有攻擊性。嫉妒者的心理狀態是:焦慮、不安、主觀意識強、敏感性強、注意力集中於他人和周圍發生的事情,把自己放在一個痛苦的、不斷地與別人比較的情景之中。常產生這種嫉妒心理的人,不會對自己的能力有很強的信心。

還有一種良性的、積極的“嫉妒”。持這種心態的人,善於發現別人的成功,把握他人的成功之道,欽佩他人的能力和成就。他們會由此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比對方更大的成功。因此,這種性質的“嫉妒”能使人產生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雄心和實際的進取行為。

嫉妒心理對人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會造成直接的影響。惡性嫉妒心理會導致心跳加快、皮膚靜電增加等生理反應。惡性嫉妒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補償或調整,則會出現食欲減退、睡眠障礙、免疫功能降低,進一步可引發高血壓、偏頭痛、膽結石、腸胃係統疾患等一係列病症。而“良性嫉妒”者則因為自己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心態穩定、精神充實,機體內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免疫力增強,不易患病,精力充沛。所謂“良性嫉妒”,體現了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質。

處於嫉妒情緒中的人,不妨分析一下同事為了成功所做的努力、付出的辛苦。努力作到這一點,也許嫉妒心理就減少了一半,惱怒情緒也隻剩下一半。如果你能進一步靜下心來,把自己的優點、特長找出來記下自己的優勢所在,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你就找到了增強自信心,擺脫不良嫉妒心理的路徑。

以良好的心態去競爭,可以密切戰友關係、建設良好的群體社會心理氣氛、增加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社會進步決定了人生就是賽場,你追我趕,前赴後繼。警察工作決定了同誌關係比其他關係更重要、更現實。因此,任何競爭都必須遵循規則。你跑得快,我比你更快,這是競爭;你跑得快,我追趕不上,在後麵叫好助威,這是風格;你跑得快,我耿耿於懷,設法檔道、下絆子,這是嫉妒。其實任何時候,優勝者都隻是少數,人生的競爭不在於一定要爭第一,而是常保青春、永不滿足、不斷地超越自己。

在競爭中應當記住,好的同事關係是人生的幸運,惡劣的同事關係恰似一種慢性折磨。

有理想、有抱負,樂於競爭,是有誌青年的共同特征。幹部體製的改革,基層領導競聘上崗,進一步激發了青年民警的競爭意識。許多有為的青年民警為了爭取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紛紛登台亮相。一位中年民警開玩笑地說:過去選幹部是委任製,使我沒有機會。現在有機會,我又過了年齡。否則,我也競聘一把。

同樣是競聘,也存在著不同的心態。絕大多數同誌能懷著公正、平和的心態,參與競聘,正確地麵對競聘的結果。也有個別同誌對自己缺乏自信心,想參加競聘而沒有勇氣,失去了一次機會,又感到惋惜。落聘的同誌中有個別人,對於與自己差不多的同事擔當了領導職務感到不服、不滿,甚至有嫉妒情緒。也有個別走上領導崗位的同誌,不知如何處理好與同誌的關係,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不敢放手工作。如果,所有的同誌都能以健康的心態,麵對和參與競爭,就會在我們隊伍內部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氣氛,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