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警察人際交往心理的輔導與訓練(48398)(3)(3 / 3)

心理公平邏輯失衡

任何一個社會,被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承認並接受的心理公平邏輯都是社會穩定的重要社會心理基礎。我國的經濟體製改革對原有的經濟結構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形成了經濟利益的多元化,使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利益集團處於不斷調整的過程中。使長期計劃經濟形成的利益關係受到了衝擊,各種矛盾大量凸顯出來,這必然導致原有的社會心理公平邏輯失去了平衡的基礎。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製下,社會中的許多利益分配是按照平均的原則進行的,人們在比較中看到的是彼此非常接近的狀況,能力與貢獻的差異在分配方麵的體現並不明顯。而如今,能力與貢獻的差異在分配方麵有了非常明顯的體現,人們在進行比較時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在勞動收益方麵的明顯差別。當一些人發現自己處於收益結果的劣勢地位時,自私的邏輯和低級的理性使得人們忽略了結果之前的每個人價值和投入的不同,從而為收益結果的差別而憤憤不平。

在麵臨知識經濟到來之際,知識型、智慧型勞動的價值越來越突出。不同勞動的原始投入不同,反映的個人努力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勞動形式就必然出現勞動價值的差別。抓住機會進行了有效資本積累的人們,就擁有了投資的機會,那些依靠專業管理技術或提供其它專業知識的人是知識型勞動者,而更多的人則隻能在這種投資中提供基本勞動。不同類型的勞動者,其在收益中的分配也是不同的。但是,一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錯誤的把傳統革命的理論運用到了現實的改革實踐中,不承認資本投資者的獨特勞動價值,並把知識型、智慧型勞動與簡單勞動等同起來,因為收益分配中的差距,使自己無法獲得心理平衡。

目前許多人都有著非常迫切的致富願望,即使是那些已經先富起來的人中,許多人仍然不滿意自己的利益所得。社會上眾多的人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與那些境遇比自己更好的人比較的過程中,都對改革抱有較高的期望值,他們也會產生不公平感。等等。

個人是社會矛盾、社會壓力的承載體,社會轉軌時必然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會因為更高的期望值而失去心理平衡。在社會範圍內,新的、科學的心理公平邏輯形成之前,相當一部分人的心態會處於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狀態。人們的心理壓力要尋找宣泄的渠道,而公安機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又點多、麵寬、量大,涉及現實生活的方方麵麵,許多行政管理職能還具有強力性,這就很容易使一些人把在生活的其它方麵所遇到的挫折、不滿,轉嫁到行使行政管理職能的公安機關身上。當然了,也不能排除一些民警由於自己的心理公平邏輯失衡,而把不健康的情緒投射到工作和工作對象身上的現實。總之,心理公平邏輯失衡對警民關係的影響具有背景的意義。

視管理服務為對立的心態

在社會轉軌過程中,許多人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一些離開原有地域管轄範圍的流動人口和一些角色轉化過程中,尚不能積極認同新角色的人,會對一些社會規範產生輕視的態度。因此他們有時會把警察提供的行政管理服務視為多餘的、限製的,產生對立的心態。

需要服務拒絕管理的心態

前麵介紹了在行政管理交往中警察自身的因素,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被管理者很容易對管理者產生信任感、服從性、權威性差的心理傾向,造成雙方交往的障礙。

在現實生活中,公眾離不開警察提供的行政管理服務和保護,因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到了警察。所以,一方麵被管理者在心理上承認警察工作辛苦,表示欽佩和讚賞。另一方麵,又往往因個別警察在工作中表現出的態度生硬、方法簡單,而產生不滿,尤其在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自身利益時。甚至會故意發難,對抗管理。

特別是,有些管理者過高的估計了(2)(3)心態的人數和作用,進一步增加了雙方交往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