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年齡界限的精神發育遲滯是什麼?它有哪些原因引起? 精神發育遲滯又稱精神發育不全,是一種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障礙所致的綜合征,以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為主要特征,可伴有某種精神或軀體疾病。於發育期起病,隨年齡增長,智力也稍有進步,但中、重度患者仍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輕度患者的身體發育無明顯異常,在征兵體檢中常被忽視而入選,造成部隊訓練和管理困難,應予以重視。
有一些嚴重的發育遲滯者,一般都歸因於具體的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我們知道,通過X染色體遺傳。那些通過X染色體遺傳患者有明顯的生理特征:大而突起的耳朵,拉長的臉,男性有較大的睾丸。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通常一條正常的X染色體會掩蓋另一條變異染色體帶來的影響,所以出現精神發育遲滯的風險較小。環境因素方麵,包括出生前環境和出後生環境,即兒童早期的物理和社會環境。我們先來看出生前環境,先天障礙可以導致精神發育遲滯,先天障礙是在出生前的發育過程中產生的,而不是遺傳產生的。有四種常見的先天障礙導致精神發育遲滯,它們是風疹、梅毒、荷爾蒙失調和受HIV感染的母親將病毒感染給未出生的孩子。
母親和藥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當孕婦喝酒時,酒精幾乎即刻進入胎兒的血液中,降低其中樞神經係統的機能。如果喝酒多,就會損傷胎兒。
另一種導致發育遲滯的出生前因素是母親的營養不良。研究發現,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引起的孕期營養不良,隨後會對孩子的身體和行為發育產生影響。近期也有研究表明,通過增補飲食和智力刺激能克服出生前營養不良造成的缺陷。在出生後的環境中,孩子有可能遇到許多對成長不利的因素。比如,毒質,它們進入孩子的血液,會引起神經損傷導致發育遲滯。另一個不利因素是因為事故或虐待兒童引起的腦外傷。
少女母親的大量湧現也是導致發育遲緩的不利因素之一。首先她們大多是未婚,她們自己得承擔撫養費用,關鍵是多數時候她們無力撫養,另外,她們處於青少年發育過程中,缺少作為母親所需要的穩定性,同時,她們本身得到的關注就比較少,更多地與不利於發育的障礙相接觸,如酗酒、吸毒。
精神發育遲滯的病因複雜多種,涉及範圍廣泛,諸如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均可能導致腦功能發育阻滯或大腦組織結構的損害。隨著近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一部分病例可查明病因,但仍有許多病例尚未能發現致病的原因。
精神發育遲滯分為哪幾級?各指什麼?
精神發育遲滯以智力低下及社會適應不當為主要表現。智力高低一般用智力測驗測定,社會適應能力的衡量標準較複雜,常與年齡、職業要求、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有關。智力低下程度與社會適應能力程度並不經常一致,有些智商較低者的社會適應能力還可以,因此,不宜單純根據智力水平來診斷精神發育遲滯。以往根據症狀嚴重程度分為愚魯、癡愚和白癡三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中采用4級分類。
1輕度
智商為50~69。占精神發育遲滯的大多數。在學齡前期的智力發育、說話、走路均比同齡兒童緩慢。勉強能小學畢業,但多不能進入中學,學習中機械記憶尚可,理解記憶困難,特別是數學尤為困難。日常生活用語困難不大,但說話內容單調、幼稚,情緒發育也不成熟,對善惡等道德觀念的區分能力差。身體發育無特殊異常,能在指導下從事簡單勞動,學習簡單技術,但缺乏主動性。部分患者有多動症表現。從其性格特征上可分穩定型與不穩定型兩類:前者較安靜,易於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尚能適應社會環境,容易得到同情和照顧;不穩定型又稱興奮型,興奮、多動、喋喋不休,缺乏自知之明、社會適應差、常使人討厭或遭到戲弄。“相當”於“愚魯”。
2中度
智商為35~49。約占精神發育遲滯的10~20%。在學齡前能學會簡單生活用語,但詞彙貧乏,不能表達較複雜的內容,不易與同齡兒童建立合群關係,進入小學後發現其接受與理解能力均較同齡兒童差,能計算個位十位數的加減法,難以進入較高年級學習。經適當訓練,能學會一些簡單勞動,生活需人督促和照顧,缺乏自發性。情緒波動,不易控製。身體較小,麵容較特殊。相當於“癡愚”。
3重度
智商為20~34。約占精神發育遲滯的1%,從小就發現有軀體及運動功能發育遲緩,長至成人也隻能達到4~5歲正常兒童的智力水平,完全不能上小學。經過訓練能學會自己吃飯及基本衛生習慣,在監護下生活,不能進行生產勞動,常伴有其他先天疾病、癲癇發作;可因發生感染或罹患軀體疾病而早年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