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變得真實一些,改變一下自己的高自律,不要再要求他們做一個“絕對正確的人”。如果他們再去偷東西,可以試著去理解他們,而不必再那麼焦慮。要是他們因此受到懲罰,也不必太為此而痛心疾首。讓他們知道,怎樣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碰、去摸別人的東西。
反複不斷地洗臉洗手
症狀表現
潔癖者對自身及其所處環境的潔淨要求,幾乎到了無以複加的挑剔程度。他們總是強迫自己做一些清潔工作,否則內心就感到煩躁空虛,以至最後這種清潔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個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案例
有位年輕的李小姐,找了個大老板結了婚,但婚後兩人感情並不融洽。丈夫由於業務繁忙經常長期在外,常常讓她一個人獨守空房。後來她又發現丈夫與別的女性還有不正當的關係,更讓渴望真情摯愛的她心灰意冷。於是她整日地把時間花在反複地梳洗打扮上,一會兒照照鏡子,一會兒又聞聞手,總覺得還不夠潔淨,於是又擦又洗。她現在喜好潔淨已經到了成癖的地步,她不僅每天必須反複不斷地洗臉洗手,一天最少洗澡8次,甚至為了避免在路上與他人接觸弄髒自己而很少出門,實在有事要出去的時候,等回到家後,她更是要反複地把家裏的地板、桌椅、日常用品擦得幹幹淨淨才罷休。屋內哪怕有一點不潔之處,都會讓她心裏十分不舒服。
心理診治
“癖”表現出做某種行為時的心理傾向性,它往往與人在過去長時間的生活經曆中的精神成長,也同該人現時的心理背景有著很深的關係。所以透過潔癖,我們可以找出好潔成癖者的有關的心理動因。
首先,潔癖可能是由生活經曆,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的癖,家中父母有一方有潔癖傾向。其次,潔癖可能反映了一種自卑心理,有些潔癖者由於某種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們很擔心自己因不整潔而被人看不起。潔癖也可能是一種代償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人在某種心理欲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
潔癖是當事者在其生活過程中,逐漸固定下來的行為模式。所以潔癖者要從上述分析中找出與自己有關的心理動因,對症下藥而加以克服。此外,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潔癖,當事人都應讓自己明白,整潔幹淨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絕對。人的天性中應有一點對亂的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心態與生活的穩定與正常。
潔癖帶來的焦慮、壓力、沮喪會使人不能正常呼吸,呼吸變得急促、淺,換氣過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過多排出,導致頭暈,而放鬆呼吸則是舒緩有節奏的,而且感到自然、不費力,能平緩心理衝突。可以通過想象練習方式獲得正確的呼吸方法,平躺,把自己想象成一片羽毛,腹部隨著呼吸上下起伏。想象幾分鍾,直到呼吸變得緩慢和平穩,內心的焦慮也會大大減輕。
不可自拔的戀物癖
症狀表現
戀物癖是一種性心理障礙的精神疾病,是經常、反複地收集異性使用過的物品,並將此物作為性興奮與滿足的唯一手段。
心理案例
33歲的李某,本科學曆,已婚,有兩個孩子,是某公司的技術員,大多數方麵都屬正常,聰明能幹,人際交往很好,工作頗具獨創性,他的上司一直誇他是個人才。在家裏勤勞又幽默,是個好丈夫和好父親。李先生曾經被一個女人揪到法庭上,因為他往她的皮夾子上抹油。這顯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行。但使這位法官感到詫異的是,被告承認有故意毀壞女人皮夾子和兒童推車的曆史,因而法官沒有掉以輕心。調查後發展李先生有如下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