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李先生曾在某火車站燒毀兩輛兒童推車而遭逮捕。逮捕後他承認,曾多次追蹤攜帶皮夾子的女人,直到設法弄髒或劃破這些皮夾子。警察調查核實後,法院判他蓄意毀壞他人財產罪。沒過多久,他又連連弄壞別人的童車,弄髒女人的手提包,駕駛摩托車衝向一個推著童車的女人,將那位女人嚇得棄車而逃。後來又發現他故意在雨天駕車外出,在帶有皮夾子的婦女身邊猛然加速行車,給皮夾子和女人濺一身泥水。這樣做他感到快慰。
這類事件遠遠不止於此,他通常每周都得幹上兩到三起,有時還要弄到一些皮夾子,現在已經收藏了不少。見到童車和女人的皮夾子,他就心存向往。毀壞或汙損童車,使他感到快慰。用手指甲劃破女人的皮夾子,使他感到滿足。他能通過他迷戀的這兩種對象進行手淫或進入一種幻想狀態。隻有借助這種幻想,他才可能與妻子進行正常的性交。
心理診治
戀物癖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條件反射的結果
患者最初的性興奮出現時,往往與所戀物品有一定的聯係,經過幾次反複,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有的處於青春期的患者偶遇一次較深刻的印象也可造成心理上的陰影。
2.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由於異性相互接觸較少,這樣便使他們將自身的性衝動向一些異性的象征物發泄,經過幾次這樣的反複,往往就形成一種習慣。
3.性心理發育異常引起
患者往往都有一定程度上對自己生殖器的憂患,害怕被閹割,從而把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或飾品作為性器官的潛意識,以緩解內心的不安。
4.性知識缺乏
好奇和意識方麵的某些問題也是形成戀物癖的原因。
在李先生的眼中,將對女性生殖器的迷戀投射在具有“性”的象征意義的“容器”——皮夾子和童車上,通過毀壞或汙損童車獲得性滿足。他明白這些,但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想法,行為依然如故。
對此種現象,可以采用厭惡療法。橡圈厭惡療法是厭惡療法中的一種,主要就是利用拉彈預先套在患者手腕上的一根橡圈,以作為非條件性的厭惡刺激。用以抑製患者己發生的各種病態現象,如強迫性思慮或行為及性變態行為等。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操作必須正確,否則常影響效果甚至無效。在發生控製不住的行為時,操作要求如下。
(1)拉彈必須稍用力,以引起腕部有疼痛感。
(2)拉彈時必須集中注意力計算拉彈次數,直到病態現象消失為止。
(3)拉彈如果在300次以上,病態現象仍不消失,必須考慮拉彈方麵是否有問題,如方法正確無誤,可能此法對這一病人無效。
(4)每日必須寫治療日誌記錄。每當有這種行為發生的時候,他會首先意識到疼痛感,然後提醒自己,這種行為便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