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社團的不公平,你不也正好可以提前體驗一下,給自己將來增加一些適應社會的能力。
曾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說他的同學不符合規定拿了獎學金,是否應該舉報呢?不舉報,同學明明不符合規定卻拿了獎學金,這不公平;舉報,似乎是出賣了同學,顯得不那麼道德。要徹底說清楚這個問題,還真是很不容易。
首先必須肯定一點,舉報沒有什麼錯。因為不符合發放獎學金的同學拿了獎學金,假如沒有人舉報,那麼他就是通過不道德的手段獲得了本應屬於別人的獎學金,這不公平。
但那位同學明知自己不符合條件,依然懷著投機的心理。從管理的角度看,這說明獎學金審批環節製度設計出了問題,讓人發現有空子可鑽。而這種管理的問題最後成為困擾舉報人的麻煩,這是製度設計的失敗。
並非所有的不公平你都能容易辨明是非曲直。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案例。我收到兩封信:一封來信中,同學說自己評選獎學金,雖然成績很好,但由於沒有參與社團活動,一等獎學金被一個活躍社團分子,但成績略不如他的人拿了,他覺得不公平。另一封來信的人也覺得不公平,一個班長沒有得到獎學金,獎學金給成績最好的人了,班長覺得這樣誰願意額外付出時間做班幹部。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公平和不公平其實來自不同的觀察角度。理解這一點,反而可以學會更重要的一課,在了解一件事情是非曲直之前,多聽一下當事人雙方的意見,會讓你有冷靜的思考。
網絡上,這樣的案例很多。一個引起公憤的案例,過不了幾天劇情就來了一場狗血大翻轉。我想下次你應該知道在跟隨群情憤怒時,別忘了民主社會的一道關鍵程序:
無論你斷定對方有多麼不對,也應該給當事人一次申辯的機會,之後再發表看法也不遲。
公平不是靠訴諸力量或爭取同情去保障的,公平是要依賴合理的程序保障的。在我們討論一件事情公平不公平之前,不妨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的信息是來自單方麵的看法還是多方麵的調查?
你的想法是對事不對人,還是對人不對事?
你的結論是製度不公平,還是個案不公平?
在公平的背後往往是利益的博弈。最後推薦大家有空讀讀邁克爾·桑德爾寫的《公正》。
實操訓練
獎學金怎麼發才公平?
1.了解你們學校所在的獎學金評定條件,想想裏麵有沒有不公平的現象?
2.這個不公平是針對個別人,還是針對大多數人?
3.如果是針對多數人,是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造成的,還是製度設計不當造成的?
4.如果是針對個別人,是他們自己的原因還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5.當聽到不公平的申訴,你是否會去了解被申訴一方的意見?
6.獎學金評審方的看法又是怎樣的?
大學要不要勤工儉學?
近幾年,由於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校實行並軌製後收費標準的大幅度提高,高校的貧困生、特困生大比例增加。雖然高校提供了“獎學金、貸學金、社會助學金、學雜費減免、特困生補助”等方式幫助貧困大學生,但大學生解決生活費問題最廣泛的途徑還是勤工儉學。
我很支持大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或大腦勞動獲得一些收益補貼生活費,減輕父母的壓力。當然,有的同學參加勤工儉學不是為了錢,而是豐富人生閱曆。
有同學問,把大學的時間用來做廉價的勞動力,是不是太浪費了?
大學生做零工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發發傳單、送送報紙、去肯德基或麥當勞做服務員等等,對女生來說也就是做做淘寶、模特之類。很多大學生覺得做這類工作沒麵子,收入也不高,學不到東西。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就說發傳單這個事情,很多同學在求職簡曆寫上自己有勤工儉學發傳單的經曆,但是你們能回答如下問題嗎?
1.傳單該如何設計才能吸引眼球?不被馬上丟棄?
2.在公交站,小區,學校周邊選擇哪個點發傳單最有效?
3.發傳單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