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社團和實踐(2)(1 / 3)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會和朋友簡單聊一些想法,幾分鍾的碰撞往往又能激發更深入的思考,等想法積累到一定程度,集中一個時間將這些想法快速形成係統文檔,然後對照文檔開始實施。

這就是現代人必須建立的一種時間管理能力:利用碎片時間完成大塊的工作。我的很多朋友,都有這種能力。

認真思考你認為需要大塊時間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

魯迅先生說:“哪有什麼天才,我隻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我想魯迅先生一定也是具備了利用喝咖啡這種碎片時間工作的能力。

我給很多朋友介紹完碎片時間利用的經驗後,他們覺得非常有道理,但實施起來往往效果不明顯。其實他們沒有為自己的碎片時間建立結構化管理的方法。

下麵簡單介紹我的方法:學會給單位碎片時間尋求多元化用途。

現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可以利用的最小單位碎片時間是什麼?是一分鍾還是三分鍾?

1分鍾可以幹什麼?

3分鍾可以幹什麼?

5分鍾可以幹什麼?

10分鍾可以幹什麼?

……

大部分人麵對這個問題很難給出超過3種以上的回答,有的朋友甚至回答刷微博。

當碎片時間找不到合理的用途時,最大可能就是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我要求大家為每一個單位碎片時間找到至少3~5種有價值的用途,比如3分鍾內可以回複一條短信,回複一個消息,收看一個不重要的郵件,刷一下微博,用手機練習手繪筆某個單點技巧,構思一條微博,查找一個方案素材。

然後進一步思考在公交上的三分鍾能幹什麼?在教室裏的三分鍾能幹什麼?在臥室裏的三分鍾能幹什麼?

建議動手做一張表格,這樣在任何場合,一有碎片時間,馬上安排其他工作,而不是臨時去想幹什麼。碎片時間用途越多,你的時間支配自由度就越高,從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不同的工作。

這樣你就能把每天的碎片時間串聯起來完成一件重要的工作。我這節文章就是利用交通路上一點時間攢靈感,然後花上1個小時整理出提綱,再通過各種交流途徑得到大家的反饋意見,然後又在上班路上繼續攢靈感,等到一個相對不忙的時間封閉自己,一口氣把內容寫出來,真正寫作的時間大概隻花了1個小時。

與其養成依賴大塊時間才能做大工作的習慣,還不如提前訓練利用碎片時間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當然,我並不是說有些工作不需要大塊的時間,而是利用好碎片時間,可以大大節約大塊時間,或者提高大塊時間的利用效率。

我有時會接到一些很難拒絕的瑣碎工作。比如,我的PPT做得不錯,領導經常找我幫他美化PPT,但這本不是我的工作。

幫別人做PPT是苦差,每個人都知道,誰攤上誰就得犧牲自己的時間。當然有朋友建議,既然你這麼有才,幹嗎不跳槽,或者換一個單位發揮?這樣想的朋友很天真。我從來不指望有一個能夠讓自己充分發揮才華的環境。

我隻希望認認真真做好PPT,努力做出創新的設計。

我在設計一個PPT時,同時做到擴展設計經驗、豐富課程體係、完善新書案例、構思幹貨視頻、博客分享話題、積累寫書素材等,大大節約了我的時間。

在社團遇到時間管理的壓力,也許是逼你學會時間管理的機遇。當然,如果實在難以兼顧,就得壯士斷腕,優先保護你的學業。

有時候我會任性放縱自己玩微博,不想處理任何工作,但是管理好時間的目的,不恰恰是能讓自己浪費一些時間做別人看起來無意義的事情,而你自己又樂在其中嗎?

學習時間管理的本質不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或者學習,而是為了更加輕鬆地生活。最後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書給大家《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社團也有許多不公平!

很多大學生很真誠,正因為真誠,所以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現在的大學生社團多多少少沾染了社會不良風氣,畢竟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難以免俗。

但我不建議同學們先預設立場,認定社團就是黑暗或者就是搞形式主義。我們不要用情緒排斥外麵的世界,或者選擇性相信某一個世界。相信這個世界是充滿善意和相信這個世界一團黑暗都是一樣的天真、無知。

應該記住,不同的人做同樣的事,可以做出不同的結果,這才是比較正麵的思考。往遠點說,你們遲早要步入社會選擇不同的單位,單位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社團,這裏麵有的工作氛圍你喜歡,有的工作氛圍你不喜歡甚至厭惡,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呆在其中,你是選擇離開還是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