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求助我,希望給他們推薦一批好書。我看書很雜,好書也看,爛書也看,看過的爛書絕對比好書多十倍,可能這和我是一個寫書的人有關。我經常會分析爛書的失敗之處,從中學習如何寫作。
當然,這僅僅代表我個人習慣,畢竟每個人讀書需求不同,興趣也不同,不必強求一致。我們應該追求適合自己的圖書閱讀類型的合理搭配,而不是盲目攀比數量。
大家應該合理搭配四類書:
第一類:常備書
詞典是我的案頭書,遇到不懂的字、詞,詞典不可少。對這樣的書,我從不吝惜購買。另外建議大家盡量選擇一個好的版本。
第二類:專業書
精通一門技術是生存的根本,這一類方向的技術書你得通讀,尤其是經典原著,得長期跟蹤學習。不要指望每本專業書的每一頁都是幹貨,隻要內容有助進步,都值得閱讀。這樣的專業書,每年應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多讀幾本。
第三類:視野書
隻有一種專業思維的人是很可怕的,比如網絡上爆出的某一個事件,至少可以從哲學、進化生物學、社會(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宗教九種不同角度的方向解釋。
如果你隻有一種思維模式,就很難學會換位思考。要了解其他的思維模式,主要靠讀這一類雜書。
第四類:潮流書
社會在與時俱進,你要緊隨潮流,總得讀一些報刊,看一些視頻,了解社會潮流的變化,這些都能影響你生活中的決策。
名人寫的隨筆我也買,當休閑書看,還可以學習隨筆的文風,學習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收獲是很大的。好的網站、新聞、微博、微信、視頻我會看,這也是一種掌握潮流的閱讀方法。
關於選書的方法,推薦大家讀讀台灣出版人郝明義寫的《越讀者》。另外還想推薦一本價格是88元的《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很厚,作者是美國的凱文·凱利,一個了不起的人。
實操訓練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一本好書?
大數據時代第一次可以聚合不同的人對書籍的看法,你可以借助別人的評論有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雖然找書比直接聽人推薦會多花一些時間,但依賴自己判斷找到好書不是更快樂嗎?
1.在百度搜索你想看的書籍關鍵詞“哪些書好”“書單”“最值得看的書”,找到相關書籍;
2.把書名或關鍵詞輸入豆瓣網或者亞馬遜網站,看看前三頁書的目錄和評分,如果有評論,請閱讀相關的好評和差評。一些好書,如果排名靠後,也許是營銷不到位,或者是剛剛上市的新書,評論少而排名靠後,請大家特別留意。
3.亞馬遜網店會推薦同類書籍,或者用書籍的核心關鍵詞在亞馬遜搜索,可以找到同類書籍,請繼續在豆瓣和亞馬遜網店了解這些書籍的口碑。
4.如果發現感興趣的書,去當當網、京東網、豆瓣網等社區看看,因為有的網店會提供試讀版,可以讓你更全麵地了解書的內容。
5.在微博搜索你感興趣的書名,看看有無人對此書發表意見,可以在他微博上和他交流,了解對此書的看法。
6.到最實惠的網店下單買一本書,每次看完都評估下買的書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下次買書時改進你的找書方法。
如何讀書?
以下是我的個人讀書習慣,僅供參考。
第一,一年到底讀多少本書?
我最近幾年大概每年讀書、讀雜誌100~150本左右,屬於讀書比較勤的人,另外我偏好讀紙質書,電子書一般是因為沒有紙質版本才去讀。
我好奇心特別旺盛,好多書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大部分書是買回來草草瀏覽一遍,讓自己對某個領域有個了解。當然,也許有些領域將來就變成了我的一個研究興趣點。
第二,讀書是不是開卷有益?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與其講開卷有益的大道理,不如承認人都有想一步到位讀好書的心理。
由於現在出書門檻低,沒有足夠幹貨的書的確太多,開卷不像古時候那麼容易做到本本有益。在信息泛濫的時代,開卷往往讓你湮沒在信息的海洋裏。
我覺得大部分人一個月讀兩本書是需要的,但不要刻意去攀比數量。
第三,哪些書是經典書籍?
很多人希望我推薦一份經典書單,這讓人很為難。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喜歡的你不喜歡很正常。
自己花一點時間選書是很值得的。因為這個過程你不但學會了各種搜索技能,了解各種資源,識別各種書托,甚至因為評論認識了一些書友,更重要的是你為自己的需要獨立做出判斷、做出選擇。好的選擇可以讓人開心,壞的選擇也會讓人總結教訓,爭取下一次選書更好就好。
經典書籍也要分類,就好像教育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的經典書籍,每個人都可以看;專業教育部分書籍受眾麵就小得多;而文學類因為有細分品種,不同的人口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