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敬業當成一種習慣
很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己工作都是為了企業,是為他人掙錢。其實,有這種想法也沒有什麼關係,企業出錢出力,情理之中的事。再說,要是企業不賺錢,員工怎麼可能在這個企業好好待下去呢?還有一些人認為,反正為企業幹活,能混就混,企業虧了也不用自己去承擔,他們甚至還在背地裏做些對企業不利的事!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違背職業道德的。其實仔細地想想,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企業,其實也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他們向上發展的基石,就算以後換了工作單位、從事不同的行業,敬業精神也必會為他們帶來助力!因此,隻要把敬業當成一種工作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小芳是一家公司新來的秘書,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寫、打印各類文件材料。在很多人看來,小芳的工作顯得單調而乏味,但小芳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已的工作很有意思。她說:“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是你做得好不好,是否已經盡職盡責,而不是別的。”
小芳每天做著瑣碎的工作,時間一長,細心的她發現公司的文件存在很多的問題,甚至公司在經營運作上也有不可忽視的問題。於是,她每天除了完成本職的工作外,還認真搜集一些資料,包括那些過期的材料。她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分類,還查詢了很多經營方麵的書籍並進行認真分析,寫出建議。
後來,她把做好的分析結果、建議及有關資料一並交給老板。老板起初也沒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才讀到小芳的那份建議。這一看讓老板大吃一驚:這個年輕的新秘書居然有這樣縝密的頭腦,而且分析得細致入微,有理有據。老板決定采納小芳所提的多條建議。從此,老板開始對小芳另眼相看,並逐漸委以重任。但小芳還是認為,她隻是盡心盡職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天經地義,沒有必要一定要得到獎賞,因為她已經養成了敬業的習慣。
敬業最大的受益者是員工自己。因為一種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感和忠誠精神一旦養成之後,會讓員工成為一個值得企業和上司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一定會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其實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知識隻占了20%,技能占了40%,態度也占到40%,而工作態度最重要的就是敬業。
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之後,或許不能為人們立即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人們養成敬業的職業習慣,他們就會在職場中贏得競爭,鋪平走向成功的道路。
要比別人做得更完美
任何偉大的工程都始於一磚一瓦的堆積,任何偉大的成功也都是從一點一滴中開始做起。這一磚一瓦、一點一滴的累積,都需要職業人以盡職盡責的精神去盡善盡美地完成它。
事業成功的人士大都是這樣:高度的責任心,工作態度表裏如一、一絲不苟,永遠充滿激情。他們的成功是一種透明的成功,沒有半點虛假,沒有半點水分。他們的工作態度有著驚人的相似:盡職盡責地對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從來沒有想過要投機取巧,從來不會在工作上打折扣。
在工作崗位上,一個人在執行中能否盡職盡責,決定了其:[作的結果是否完美。
在一家皮毛銷售公司,老板吩咐3個員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供貨商那裏調查一下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第一個員工5分鍾後就回來了,他並沒有親自去調查,而是向下屬打聽了一下供貨商的情況就回來作彙報。30分鍾後,第二個員工回來彙報。他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第三個員工90分鍾後才回來彙報,原來他不但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皮毛的數量、價格和品質,而且根據公司的采購需求,將供貨商那裏最有價值的商品作了詳細記錄,並且和供貨商的銷售經理取得了聯係。在返回途中,他還去了另外兩家供貨商那裏了解皮毛的商業信息,將3家供貨商的情況作了詳細的比較,製訂出了最佳購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