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
每個人都不希望在工作中出現失誤,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如果錯誤發生了,而且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自己而起,那就應該勇於承擔責任,彌補錯誤。美國塞文公司前董事長保羅·查來普說:“喜歡把責任推給同事的人顯然對我們公司沒有足夠興趣——你會站在那兒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醉鬼坐進車子裏去開車,或看著一個沒有穿救生衣、隻有兩歲大的小孩單獨在碼頭邊上玩耍嗎?有責任感的人可不會這樣做,他會跑過去阻止醉鬼或保護那兩歲的小孩,不讓他們出錯。”
所以,當上司指責下屬工作中的錯誤時,下屬不妨將“這不是我的錯”、“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等這些振振有詞、頭頭是道的理由拋到腦後。因為下屬所認為的理由,在上司看來都是借口。員工們時刻都應該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隻要關係到企業的利益,不論是不是自己的責任,都該毫不猶豫地加以維護。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用一句“我盡力了,不是我的錯”的托詞,就能為自己的錯誤開脫,把責任推個一幹二淨嗎?事實並非如此,那隻會給上司留下“怕承擔責任”的不良印象。
當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還是工程師時,曾經曆過一次極為恐怖的事情:他負責的實驗室發生了大爆炸,一大塊天花板被炸下來,掉在地板上。
為此,他找到了他的頂頭上司理查德要求承擔實驗室爆炸的責任,並解釋事故的原因。當時他緊張得失魂落魄,自信心就像那塊被炸下來的天花板一樣開始動搖。
理查德非常通情達理,他所關注的是韋爾奇從這次大爆炸中學到了什麼東西,以及如何補救和繼續這個項目。他對韋爾奇說:“我們最好是現在就對這個問題進行徹底地了解,而不是等到以後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時候。”韋爾奇本來以為等待他的會是一次嚴肅的批評,而實際上理查德卻表示完全理解,沒有任何情緒化的表現。
勇敢地說“是我的錯”,不僅表現出一個人主動承擔責任的勇氣,也反映了一個人誠信的優良品質。工作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也會有很多,雖然主要責任者可能是某一個人,但相關人員肯定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流水線工人出現了差錯,主要原因是操作工未按操作指導書操作,但次要原因還有很多,如企業的培訓是否到位、操作指導書的內容是否明確無誤等。
在討論、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時,無論是由於自身的直接過錯引起的,還是由於自身的間接過錯引起的,當事人都應該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不僅有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以化解由於問題的出現而產生的矛盾,使當事人贏得競爭對手的支持。
百分之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每一個員工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而這樣做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者別的什麼。有責任感的員工,才能夠得到單位領導人的信任,才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很多人看來,自己隻是公司裏一名普通員工,沒有什麼責任而言,隻有那些管理者:才談得上承擔工作上的責任。然而他們沒有意識到,其實每一崗位工作的本身就意味著職責和義務。有人說得好:“責任保證一切。”的確如此,責任保證了信譽,保證了服務,保證了敬業,保證了創造……正是這一切,也保證了企業的競爭力。
海爾的一名員工這樣說過:“我會隨時隨地把我聽到的、看到的關於海爾的意見記下來,不管是在朋友的聚會中,還是走在街上聽陌生人說話。因為作為一名員工,我有責任讓我們的產品更好,我有責任讓我們的企業更成熟、更完美。”
所以,麵對自己的工作單位、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崗位,請時刻記住這就是自己的工作,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
麵對奔馳和寶馬汽車,人們常常會感受到德國工業產品那種特殊的技術美感——從高貴的外觀到性能良好的發動機,幾乎每一個無可挑剔的細節都體現出德國汽車業人士對完美產品的無限追求。由於高品質,德國產品在國際上幾乎成為“精良”的代名詞。德國職業人士以近乎呆板的嚴謹、人真聞名,正是這種嚴謹與認真,造就了德國產品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