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加薪我晉升我無愧(2)(1 / 3)

認真勤奮、充滿激情地投入工作,人們就會超越平庸,創造奇跡;在工作中一味地懶惰和拖延,最後真正的受害者還是自己。

懶惰和拖延是日常工作中的大忌。一個人拖延工作任務,一方麵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度,影響整個團隊最終的成績;另一方麵,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工作進程的有序與及時,就好像滾雪球一樣,拖欠的工作堆積越多,到後來越被動,越難完成,以至影響到後續的很多工作。懶惰和拖延隻會導致一個人步入平庸。一個人是否平庸的關鍵不在於工作內在的性質,而在於他從事這些工作的動機、興趣和熱情。隻要人們用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激情從事工作,就一定能夠使工作出色。

讓敬業精神再強一些

敬業的最大受益者是職業人自己。因為一旦養成一種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感和忠誠感之後,人們就會成為值得信賴的人,成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成為永遠不會失業的人。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要戰勝困難,就必須要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由弱者到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如果人們在工作上敬業,並且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他們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敬業,顧名思義就是敬重並重視自己的職業,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抱著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對此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即使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並且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做到善始善終、盡善盡美。

敬業不僅僅是為了對上司有個交代,更重要的一點,它對於職業人是一種使命,是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從古至今,職業道德一直是人們工作的行為準則;在今天,職業道德已成為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但是,總有一些人喜歡在工作中偷懶,不負責任,凡事壓應付了事。這種員工的頭腦裏根本沒有“敬業”這個概念,更不會把敬業看做是一種神聖的使命,最終因工作失誤葬送自己的前程。

人們隻有讓敬業精神在自己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做起事來才會積極主動,從工作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成就。阿爾伯特·哈伯德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一流的能力,但隻要擁有敬業的精神,同樣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如果一個人的能力無人能比,但沒有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定會遭到社會的遺棄。”

也就是說,一個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夠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

一位職業人之所以要敬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放眼於未來的發展;二是為了把工作幹得更好,對單位和上司負責,得到上司的青睞。

鄭林本科畢業後到一個研究所工作。這個研究所裏的大部分人都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鄭林感到壓力很大。

工作一段時間後,鄭林卻發現研究所裏相當多的同事並不敬業,對本職工作不認真,他們不是玩樂,就是搞自己的“第三產業”,把在研究所裏上班當成混日子。

鄭林沒有受他們影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一頭紮進工作中,從早到晚埋頭苦幹業務,還經常加班加點。鄭林的業務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成了研究所的“頂梁柱”,並逐漸受到所長的重用;時間一長,所長感到鄭林就好像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不久,鄭林便被提升為副所長。老所長年事已高,所長的位置也在等著鄭林。

假若上司的周圍缺乏實幹敬業者,而自己具有強烈的實幹敬業精神,自己自然能得到重視,受到重用,得到提拔。任何一家單位、任何一個單位領導人,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興旺發達、蒸蒸日上,他們需要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員工,需要自己的員工都成為具有強烈敬業精神和強烈責任心的員工。一般來說,敬業的員工,就是單位領導人最倚重的員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員工。如果一個人的自身能力一般,敬業可以讓他走向更好;如果他十分優秀,敬業會將他帶向更成功的領域。

要再多做一些

員工沒有義務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他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來促使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的工作精神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品質,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無論人們是公司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能使他們從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的上司、委托人和客戶會更加關注他們、信賴他們,從而給他們更多的機會。